隨着人工智能(AI)日益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一個重要的問題隨之而來:當 AI 出現錯誤時,誰應承擔責任?AI 缺乏意識和自由意志,這使得直接指責系統本身的錯誤變得困難。最近,釜山國立大學的助理教授羅亨來(Dr. Hyungrae Noh)對這一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並提出了關於 AI 責任的分佈式模型。
AI 系統通常通過複雜且不透明的過程在半自主的狀態下運作。因此,儘管這些系統由人類開發和使用,但往往無法預測其可能造成的傷害。這使得傳統的倫理框架難以解釋在 AI 造成傷害時該由誰負責,從而導致了所謂的責任缺口。羅教授的研究指出,傳統的道德框架往往依賴於人類的心理能力,如意圖和自由意志,因此很難將責任明確歸屬給 AI 系統或其開發者。
在研究中,羅教授指出,AI 系統不能被道德上歸責的原因在於它們缺乏理解自身行爲的能力和意識。這些系統並未經歷主觀體驗,缺乏意圖與決策能力,且通常無法對自己的行爲提供解釋。因此,將責任歸咎於這些系統並不合理。
研究還探討了盧西亞諾・弗洛裏迪(Luciano Floridi)的非人類中心責任理論。該理論提倡人類開發者、用戶及程序員有責任監控和調整 AI 系統,防止其造成傷害,並在必要時斷開或刪除這些系統。同時,如果 AI 系統具備一定的自主性,這種責任也應擴展至它們自身。
羅教授總結道,必須認識到責任的分佈式模型,這意味着人類利益相關者和 AI 代理都有責任去應對 AI 造成的傷害,即使這些傷害未被預見或意圖明確。這樣的思維方式將有助於及時糾正錯誤,防止未來的損害,從而促進 AI 系統的倫理設計與使用。
劃重點:
✅ AI 系統缺乏意識和自由意志,難以直接歸責。
🔍 責任缺口使傳統倫理框架無法解釋 AI 造成的傷害責任歸屬。
🤝 責任的分佈式模型強調人類與 AI 共同承擔防止傷害的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