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微軟以17億美元的價格購買了一項看似荒謬的服務:埋掉人糞、動物糞、污水等有機廢物。看似 “買屎” 的行爲,實際上是微軟在應對 AI 業務迅速擴張帶來的碳排放問題。這背後隱藏着一個複雜的高科技商業模式,與碳減排和環境保護緊密相連。

微軟

微軟在 AI 領域的投入不斷增加,旗下的 Copilot、必應 AI 搜索和 OpenAI 的 ChatGPT 等服務都依賴於巨大的計算能力。爲了支持這些 AI 模型的訓練,微軟的數據中心耗電量驚人。以 GPT-4爲例,其訓練一次可能消耗五六千萬度電,排放的二氧化碳相當於三千多輛汽車一年的排放。此外,AI 模型在運行過程中,每年產生的碳排放量甚至需要大面積森林來抵消。

面對日益增長的碳排放,微軟早在2020年就提出要實現 “碳負排放” 的目標。然而,實際情況卻是自 AI 業務興起以來,微軟的碳排放量不僅沒有下降,反而增加了23.4%。爲了實現減排目標,微軟決定通過購買碳信用額度來抵消其排放。

微軟與一家名爲 Vaulted Deep 的生物科技公司合作,後者專注於將各種有機廢物轉化爲 “生物泥漿”,並通過高壓泵將其埋入地下1500米的岩層中。這樣做的目的是爲了阻止廢物在地表分解時釋放的二氧化碳和甲烷。根據合同,Vaulted Deep 將幫助微軟處理490萬噸的碳當量,預計耗資17億美元。

微軟的這一舉動並非單純的環保嘗試,還與美國的稅收機制有關。根據45Q 政策,捕獲和封存二氧化碳的企業可以獲得最高每噸85美元的稅收抵免。此外,ESG 評分的提升也會使公司在資本市場上受益,吸引更多投資。

不過,這種通過購買碳信用額度來抵消排放的方式也受到一些環保組織的質疑。他們認爲,真正有效的減碳應該從源頭入手,而非通過外部項目來 “買賬”。目前,隨着 AI 技術的發展,科技巨頭們紛紛加入 “降碳軍備賽”,承諾在2030年或2040年前實現淨零排放目標。微軟的 “買屎” 行爲,實際上反映了整個 AI 產業面臨的碳減排挑戰。

劃重點:

🌍17億美元的 “買屎” 行爲,實則是微軟爲應對 AI 帶來的碳排放問題而採取的措施。  

💡 微軟與 Vaulted Deep 合作,通過埋藏有機廢物來抵消490萬噸的碳當量。  

📈 購買碳信用額度與美國稅收政策密切相關,微軟的行爲可能會爲其帶來稅收優惠和資本市場的良好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