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研究機構 OpenAI 宣佈了一項重大的治理調整,正式放棄其營利性實體的控制機制,重新迴歸由創始非營利董事會主導的管理結構。這一決定引發了廣泛關注,被認爲是對長期批評者聲音的直接回應,尤其是對埃隆・馬斯克等人的反對意見。

OpenAI

圖源備註:圖片由AI生成,圖片授權服務商Midjourney

根據 OpenAI 的新計劃,其2019年成立的營利性業務部門將改組爲公益公司(Public Benefit Corporation, PBC),這意味着該實體將依然在非營利組織的控制之下,併成爲其最大的股東。董事會主席佈雷特・泰勒在聲明中強調,自成立以來,OpenAI 始終致力於非營利性質的工作,並將繼續在非營利董事會的監督下運營。

OpenAI 首席執行官薩姆・奧特曼指出,這一結構轉型將激活非營利組織的資金池,使其有可能成爲全球規模最大、資金最充足的慈善實體之一。內部文件顯示,首批資助項目包括開發 AI 安全框架、爲發展中國家提供算力援助等12個戰略性項目。他表示,這些公益計劃將會產生深遠的影響,標誌着 OpenAI 迴歸其初心。

此次調整不僅重塑了 OpenAI 的商業與公益之間的平衡,還允許其在保持公益性質的同時繼續接受風險投資(例如,微軟目前持有49% 的股份)。然而,新的治理模式要求 OpenAI 在財務報告中披露社會效益指標,以迴應外界對 “過度商業化” 的擔憂。儘管如此,馬斯克在社交媒體上仍對此持懷疑態度,認爲關鍵在於利潤分配機制是否真的受到限制。

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治理結構調整恰逢 OpenAI 的年度營收預計將在2024年突破20億美元,而其最新的市場估值已達到860億美元。如何在商業成功與公益承諾之間找到平衡,成爲了 OpenAI 新治理模式面臨的挑戰。

劃重點:  

🌟 OpenAI 宣佈重返非營利模式,終止營利性實體控制機制。  

🤝 新設公益公司仍在非營利組織監督下,目標成爲全球最大慈善實體之一。  

💡 調整後的架構將確保社會效益指標的透明度,同時保持商業運作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