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人工智能技術的迅猛發展,藝術創作領域也悄然發生着變化。美國版權局最近透露,已成功註冊超過1000件通過人工智能增強的作品。這一舉措標誌着版權法律在應對新興科技方面的重要進展。

在一篇最近的採訪中,版權局助理總法律顧問賈莉斯・曼金(Jalyce Mangum)表示,藝術家在申請註冊時,需按照指導原則披露和放棄 AI 生成的內容。曼金指出,版權局會評估 AI 在作品中是如何增強人類創作表達的,以及 AI 是否是表達選擇的主要來源。簡單來說,如果一幅作品的核心是由人類創作,並且 AI 只是起到了輔助作用,那麼該作品就有可能獲得版權保護。

版權,盜版

然而,並非所有由 AI 生成的內容都有資格獲得版權保護。美國版權局在之前的報告中已經明確,完全由 AI 工具(如 DALL-E、ChatGPT 或 Midjourney)生成的作品不具備版權,無論創作者在優化提示詞時投入了多少精力。曼金強調,只有在人工控制下的創作,才能申請版權保護。

這項新規引發了廣泛的討論。許多藝術家對此表示擔憂,認爲 AI 的使用可能會威脅到原創性和藝術價值。在電影界,關於 AI 技術的爭論也在加劇,例如在一些項目中,AI 被用來複活已故名作家的形象,引發了公衆的強烈反對。

儘管如此,AI 所帶來的技術應用仍在不斷演變。美國版權局在其最新發佈的報告中指出,AI 所增強的作品在諸如 “移除圖片中的人羣、視頻穩定工具和光線追蹤” 等具體應用場景下,可以獲得版權註冊。這意味着,儘管 AI 的使用在藝術創作中引發爭議,但它依然在許多情況下被視爲一種有效的創作工具。

隨着第3部分報告的發佈,預計將對 AI 模型的訓練產生重要影響。這一系列的變化預示着版權法律將如何適應技術的快速發展,併爲創作者提供新的法律框架。藝術創作與 AI 的結合,或將成爲未來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