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法律界,人工智能(AI)相關的版權爭議正愈演愈烈,湯森路透(Thomson Reuters)近日在這場版權戰中贏得了一場初步勝利。該公司2020年起訴了現已倒閉的法律研究公司羅斯智能(Ross Intelligence),指控其在未獲得授權的情況下,使用了湯森路透的法律平臺 Westlaw 的材料來訓練其 AI 模型。

根據3rd U.S. Circuit Court of Appeals 的法官斯特法諾斯・比巴斯(Stephanos Bibas)的裁定,羅斯智能無權在其平臺上使用湯森路透的內容,這一裁決進一步明確了在美國版權法下,企業不能未經允許使用競爭對手的知識產權。比巴斯在總結判決中表示:“羅斯智能的任何可能辯護都毫無依據”,並就 “合理使用” 問題作出了有利於湯森路透的判決。

版權,盜版

“合理使用” 是美國法律中允許對版權材料進行有限使用的原則,通常用於教學、研究或對已版權作品的轉化。然而,隨着 AI 技術的迅猛發展,越來越多的版權糾紛浮出水面,涉及到許多作者、視覺藝術家及音樂廠牌的訴訟,均指控技術公司在訓練 AI 聊天機器人時,未經授權便使用了大量人類創作的作品。

湯森路透的勝利並不是孤例。隨着技術的不斷進步,開發者們在無形中觸碰了版權法的底線。著名作家如約翰・格里沙姆(John Grisham)、喬迪・皮考特(Jodi Picoult)和《權力的遊戲》小說家喬治・R・R・馬丁(George R. R. Martin)也對 OpenAI 及其商業夥伴微軟提起了版權侵權訴訟。同時,媒體機構如《紐約時報》、《芝加哥論壇報》和《母親瓊斯》也對類似問題展開了訴訟。

隨着這場版權戰爭的演變,各方對於 AI 在版權領域的使用權爭論不斷,未來如何平衡創新與版權保護,將是法律界與科技界亟待解決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