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經濟論壇近日發佈的《2025年就業未來報告》揭示了一項有趣的矛盾:雖然人工智能(AI)被視爲將取代部分工作崗位的技術,然而,全球公司卻更加傾向於再培訓現有員工,而非裁員。
該報告調查了全球1000家公司,結果顯示,約41%的公司計劃削減AI能夠處理的職位,而77%的公司則更專注於對現有員工進行AI技能培訓。這一趨勢突顯出許多公司希望藉助再培訓來適應人工智能的應用,而不是直接裁員。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數字可能會隨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迅速發生變化。

77% 的公司計劃對現有員工進行再培訓,以適應人工智能的採用,而只有41% 的公司計劃因人工智能自動化而減少員工數量。| 圖片:WEF
從區域角度來看,對技能提升的重視貫穿了不同收入水平的國家。在高收入國家,87%的公司將培訓列爲優先事項,中高收入國家和中低收入國家則分別爲84%和82%。此外,流程自動化依然是企業轉型的重要策略,儘管其受歡迎程度有所下降——73%的公司計劃實施自動化,相較於2023年的80%有所減少。高收入國家在這一領域尤爲積極,77%的公司計劃實現自動化,而中低收入國家的這一比例僅爲57%。

技能提升和流程自動化主導着僱主的轉型戰略。|圖片:WEF
雖然人工智能的普及會影響現有工作崗位,但世界經濟論壇預測,技術進步和市場變化將於2030年創造約1.7億個新工作崗位,佔全球當前就業崗位的14%。預計到2030年,現有崗位的8%將消失,但總體上將創造7800萬個新工作崗位。
這一轉型需要大規模的再培訓。報告指出,70%的公司表示希望招聘具備未來技能的員工,而51%的公司計劃將員工從裁員部門調到增長部門。世界經濟論壇還預計,到2030年,全球59%的勞動力需要額外培訓,以適應日益變化的工作要求。

從2023年開始,對 AI 技能的需求將呈指數級增長。尤其是企業,它們在培訓方面的投資將更多,這一點從2024年中期開始企業報名人數的急劇增加就可以看出。| 圖片:WEF
然而,研究者警告,人工智能自動化仍有侷限性,特別是在需要人類情感、判斷或身體技能的工作中,人工智能難以取代人類。因此,報告建議公司不要過度依賴自動化,而應採取平衡的策略,在推動AI發展的同時增強人類的能力,以確保人類工人在經濟價值創造中的重要性不被削弱。
整體而言,AI技術正在重新定義工作崗位的格局,企業不僅面臨技術革新帶來的挑戰,更需要通過持續的培訓和轉型來應對未來的勞動力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