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工智能(AI)工具有可能被用來操縱在線用戶的決策,從購買商品到選擇投票對象,AI 都可能發揮作用。該研究指出,未來可能出現一個新的市場,稱爲 “意圖經濟”,在這個市場中,AI 助手可以理解、預測和操縱人類的意圖,並將這些信息出售給能從中獲利的公司。

機器人打字

圖源備註:圖片由AI生成,圖片授權服務商Midjourney

研究團隊來自劍橋大學的未來智能研究中心(LCFI),他們將意圖經濟視爲注意力經濟的繼承者。在注意力經濟中,社交網絡通過吸引用戶注意力並投放廣告來維持經濟運轉。而在意圖經濟中,懂得 AI 的科技公司會把他們掌握的用戶動機信息,比如用戶預訂酒店的計劃或對某位政治候選人的看法,賣給出價最高的公司。

LCFI 的技術歷史學家喬尼・佩恩博士表示:“幾十年來,注意力一直是互聯網的貨幣。用戶在社交媒體平臺如 Facebook 和 Instagram 上分享他們的注意力,從而推動了在線經濟的發展。” 他指出,若不加以監管,意圖經濟將把用戶的動機視爲新的貨幣,將引發一場針對人類意圖的 “淘金熱”。

該研究指出,支撐如 ChatGPT 等 AI 工具的大型語言模型(LLMs)將被用於 “預測和引導” 用戶的行爲,這些模型將通過 “意圖、行爲和心理數據” 進行分析。研究稱,注意力經濟允許廣告商通過實時競價獲得用戶的注意力,而在意圖經濟中,LLMs 將能夠實時訪問用戶的意圖,例如詢問用戶是否考慮去看某部電影,或者詢問是否要幫他們預訂電影票。

在這個新興的意圖經濟中,廣告商將能夠利用生成式 AI 工具創造個性化的在線廣告。此外,研究還提到了馬克・扎克伯格的 Meta 公司開發的一種 AI 模型 Cicero,該模型在玩桌遊《外交》時已達到了 “人類水平” 的能力,這種遊戲依賴於推測和預測對手的意圖。

研究進一步探討了未來的場景,其中 Meta 可能會向廣告商拍賣用戶的意圖,如預訂餐廳、航班或酒店。儘管目前已經存在一個專門預測和競價人類行爲的行業,但 AI 模型將把這些實踐提煉成一種 “高度量化、動態化和個性化” 的形式。

劃重點:

🧠 AI 工具可能操縱用戶決策,形成新市場 “意圖經濟”。  

💰 在意圖經濟中,用戶的動機將被視爲新的貨幣,科技公司將售賣這些信息。  

🔍 AI 模型將通過分析用戶數據預測其意圖,幫助廣告商精準投放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