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肯尼亞的 Kericho 地區,農民 Sammy Selim 正在他的咖啡農場忙碌着,旁邊跟着年輕的農民 Kennedy Kirui。
爲了獲取更好的種植建議,他們正在使用一款名爲 “ Virtual Agronomist” 的人工智能工具。只需在 WhatsApp 上輸入農場的座標,這款 AI 就能根據當地的土壤和氣候條件給出施肥建議。

圖源備註:圖片由AI生成,圖片授權服務商Midjourney
Selim 對於 AI 提出的目標產量感到驚訝,這個目標是7.9噸。他之前打算使用更多的肥料來提升產量,但現在意識到這樣做可能會浪費錢。他興奮地說:“科技真是太有用了!”
在肯尼亞,像 Selim 這樣的農民並不少見。由於氣候變化、病蟲害和缺乏專業知識,小規模農戶面臨着巨大的挑戰。過去,他們通常依賴農業推廣官的建議,但由於政府資金不足,這些專業人員的數量在近年來逐漸減少,農民們因此受到影響。
Selim 在2022年開始使用虛擬農藝師,結果他的小農場年產咖啡7.3噸,這是他從未有過的高產量。他也提到,以前的施肥方法完全依賴於所謂的 “農民的普通知識”,卻從未了解過土壤的健康狀況,導致了低產。在某個季節,他的咖啡產量甚至僅爲2.3噸,情況真是堪憂。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來自 Machakos 縣的 Musau Mutisya 身上。他過去常常憑個人經驗來判斷作物病蟲害,結果常常不準確。現在,他藉助 PlantVillage 這個 AI 應用來識別問題,最近就用手機拍攝了受損的玉米葉,AI 立刻告訴他這是 “秋行軍蟲”,並提供了應對的方法。“過去我們只能憑猜測,現在好多了!” 他興奮地說。
值得一提的是,在肯尼亞,雖然有750萬小農戶,但農業推廣官的比例卻是1:1093,遠高於國際組織推薦的1:400。這意味着大多數農民無法得到及時的專業建議,科技的出現恰好彌補了這一缺口。
不過,儘管 AI 工具帶來了許多便利,部分專家也提出了警告。他們認爲,過度依賴這些工具可能會導致傳統農業知識的流失。作爲反例,Boniface Nzivo 就在 Machakos 縣使用 FarmShield 系統,這個系統可以實時監測溫度、溼度和土壤水分,幫助他精準灌溉。他高興地說:“有了這個技術,我再也不用浪費時間去猜水量了!”
肯尼亞的小農戶們正在用科技改變傳統農業的面貌,他們的生活因此變得更加高效和有保障。
劃重點:
🌾 肯尼亞農民通過人工智能工具,提升了種植效率和產量,減輕了對傳統農業推廣官的依賴。
📱 “Virtual Agronomist” 和 PlantVillage 等應用讓農民能更精準地管理肥料和病蟲害,降低了種植風險。
⚠️ 儘管 AI 工具帶來便利,但專家警告過度依賴可能會導致傳統農業知識的喪失,需保持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