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起備受矚目的案件中,美國第11巡迴上訴法院的法官凱文・紐森(Kevin Newsom)首次利用聊天機器人,如 ChatGPT,來幫助解讀法律術語的 “普通含義”。

法院 法律 判決

圖源備註:圖片由AI生成,圖片授權服務商Midjourney

這起案件涉及到約瑟夫・德利昂(Joseph Deleon)的一起持槍搶劫案,爭議的焦點在於德利昂在搶劫過程中指着收銀員的手槍是否構成了對其的 “身體約束”。

大多數法官認爲,這種行爲應視爲 “身體約束”,因此維持了對德利昂更重的刑罰。然而,紐森法官同意多數法官的裁決,但也與其他法官羅賓・羅森鮑姆(Robin Rosenbaum)一致認爲,過去關於 “身體約束” 的判決其實是錯誤的。他指出,僅僅用槍指着某人,而沒有實際接觸或限制他們的自由,並不應算作 “身體約束”。他認爲,這個術語應當以其普通的、常用的意思來理解。

爲了找到這個 “普通含義”,紐森法官選擇了一個不尋常的方式,向三大知名聊天機器人 ——GPT-4、Claude 和 Gemini 各提問十次:“‘身體約束’的普通含義是什麼?” 紐森在他的意見中解釋道,儘管不同聊天機器人的回答在結構和措辭上有所不同,但總體上都圍繞着一個共同的主題。他發現,這些機器人的回答都一致認爲,“身體約束” 需要通過實際的身體接觸或其他工具來施加的實質性力量。

最初,紐森對於回答之間的細微差異感到 “驚訝”,但仔細一看,他認爲這種差異其實是意料之中的,甚至是好的,因爲這反映了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語言的方式。他強調,語言是有機的,帶有一些混亂是正常的。他認爲,聊天機器人可以成爲傳統法律工具的有力補充,雖然它們並不完美,但不應被忽視。

紐森也指出,儘管聊天機器人在解讀法律術語上可以提供幫助,但絕不意味着法律制定可以自動化。他強調,AI 無法替代傳統的解釋工具,諸如字典和語義規範,但它們可以在尋找普通含義的過程中發揮重要的輔助作用。

劃重點:

1. 🤖 法官凱文・紐森利用聊天機器人來探討法律術語的 “普通含義”,爲案件提供新視角。

2. ⚖️ 此案聚焦持槍搶劫的行爲是否構成 “身體約束”,紐森法官認爲僅用槍指不應算作約束。

3. 📚 紐森認爲聊天機器人可以作爲傳統法律工具的補充,幫助更好地理解語言的日常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