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歐洲委員會人權組織宣佈,首個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國際人工智能(AI)條約將於週四開放簽署。
參與談判的國家包括美國、英國以及歐盟各成員國。這項被稱爲 “人工智能公約” 的協議,經過多年的籌備,於今年5月正式通過,涉及57個國家的討論。

圖源備註:圖片由AI生成,圖片授權服務商Midjourney
這項公約旨在應對人工智能可能帶來的各種風險,同時促進負責任的創新。英國司法大臣沙巴娜・馬哈茂德表示,這項公約是確保新技術能夠在不損害我們基本價值觀的情況下得到合理利用的重要一步。她特別提到人權和法治這兩項關鍵價值。
人工智能公約的重點是保護那些受人工智能系統影響的人們的人權。這與上個月生效的歐盟 AI 法案不同,後者主要針對 AI 系統在歐盟內部市場的開發、部署和使用進行全面規制。值得注意的是,歐洲委員會成立於1949年,是一個獨立於歐盟的國際組織,致力於維護人權,目前有47個國家是其成員,包括所有27個歐盟成員國。
關於這一公約的討論始於2019年,當時一個特別委員會開始評估人工智能框架公約的可行性,隨後在2022年成立了一個專門委員會,負責起草和談判條約文本。在這次簽署中,各國可以選擇採取立法、行政或其他措施來落實條約的條款。英國政府表示,將與監管機構、地方政府以及相關部門緊密合作,以確保能夠妥善實施這一新要求。
如今,隨着人工智能技術的迅速發展,如何確保這些技術能夠爲社會帶來益處,而不侵犯基本人權,成爲了全球共同面臨的挑戰。
劃重點:
🌍 首個國際人工智能條約將於週四開放簽署,參與國包括美國、英國和歐盟成員國。
🤝 公約側重於保護受人工智能系統影響的人的人權,旨在應對 AI 帶來的風險。
📜 英國政府表示將積極與各方合作,確保條約要求得到落實,促進負責任的技術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