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AI日報】欄目!這裏是你每天探索人工智能世界的指南,每天我們爲你呈現AI領域的熱點內容,聚焦開發者,助你洞悉技術趨勢、瞭解創新AI產品應用。

新鮮AI產品點擊瞭解https://top.aibase.com/

1、谷歌發佈最強開源語言模型Gemma2 性能超越Llama3

谷歌在最近的I/O柏林大會上宣佈開源最新語言模型Gemma2,該模型性能超越Llama3,同時具有高效推理和廣泛的硬件支持。Gemma2的開放許可和兼容性使其成爲開發人員和研究人員的理想選擇。谷歌還推出了負責任的AI工具包和計劃開源文本水印技術,展示了對AI發展的承諾。開發者和研究人員可以免費獲取Gemma2模型,加速AI領域的發展。

image.png

【AiBase提要:】

✨ Gemma2性能超越Llama3,提供9B和27B版本,性能接近70B模型但大小僅爲其40%

🚀 Gemma2支持高效推理,單個GPU即可實現全精度推理,廣泛的硬件支持

💡 Gemma2兼容多種AI框架,提供實際應用示例和指南,谷歌計劃支持通過Google Cloud Vertex AI輕鬆部署

詳情鏈接:https://aistudio.google.com/app/prompts/new_freeform

2、訊飛星火V4炸場 文本生成、推理等多項能力超越GPT-4 Turbo

科大訊飛攜星火大模型V4.0橫空出世,挑戰GPT-4Turbo,展示超越之處。科大訊飛在AI領域強大實力得到證明,但真正較量在實際應用中展開。大模型落地應用成爲關注焦點。

image.png

【AiBase提要:】

🚀 星火大模型V4.0挑戰GPT-4Turbo,文本生成、語言理解、邏輯推理能力全面超越

🔍 訊飛星火App下載量超1.31億次,智能硬件銷量增長70%,月均使用次數超4000萬

💡 訊飛星火大模型在文檔溯源、一鍵生成PPT等功能上表現出色,但在數學題處理上有短板

3、OpenAI推CriticGPT模型 專門用來給ChatGPT“找茬”

OpenAI推出的CriticGPT模型是專門用來審查ChatGPT生成的代碼並找出錯誤的創新工具。它彌補了大型語言模型在代碼生成質量和正確性方面的不確定性,通過生成自然語言評論輔助人類專家評估代碼,提高了錯誤檢測能力和效率。CriticGPT在識別各種錯誤方面表現出色,甚至超過人類評估者。它減少了偏見,提升了合作效率,爲錯誤檢測提供了新的視角。

image.png

【AiBase提要:】

🔍 CriticGPT能夠識別並指出代碼中的語法錯誤、邏輯錯誤和安全漏洞,表現出色。

🤝 CriticGPT與人類專家合作,減少了錯誤檢測中的偏見,保持高效的錯誤識別能力。

💡 CriticGPT提供詳細的錯誤分析和改進建議,增強了訓練效果,減少了虛假錯誤。

詳情鏈接:https://cdn.openai.com/llm-critics-help-catch-llm-bugs-paper.pdf

4、Resemble AI發佈AI音頻檢測模型Detect-2B 準確率達到 94%

Resemble AI發佈了深度僞造檢測模型Detect-2B,準確率達到約94%,在30多種語言的音頻檢測上表現出色。該模型基於隨機概率模型架構,對音頻信號的不同動態更加敏感,能有效對抗AI生成的音頻欺詐。

image.png

【AiBase提要:】

🔍 Detect-2B是下一代深度僞造檢測模型,準確率達94%。

🔧 使用預訓練的子模型和微調來檢查音頻片段,判斷是否由AI生成。

🌐 模型架構基於隨機概率模型,在不同語言的深度僞造音頻檢測上表現出色。

詳情鏈接:https://top.aibase.com/tool/detect-2b

5、GPT-4僞裝成大學生參加考試逃過老師法眼

這篇文章揭示了AI在大學考試中的"入侵"現象,引發了對學術誠信和教育目標的深刻反思。AI生成的答案在實際考試中難以被識破,成績甚至高於人類學生,挑戰了教育體系和學術誠信。研究結果顯示AI在多個模塊中未被發現,成績集中在高分區域,引發了社會對教育未來方向的思考。

【AiBase提要:】

🤖 AI生成答案難以被識破,成績高於人類學生

🔍 AI作弊挑戰學術誠信和教育目標

💡 AI展現出信息搜索、集成和批判性分析能力

6、Glif作者創建meme梗圖生成器風靡推特 網友直呼:它懂我!

在互聯網文化中,meme梗圖通過人工智能技術的介入正在經歷革命性變革。Glif的AI產品快速生成幽默、尖銳的meme梗圖,成爲新一代"嘴替",引發社交媒體熱情。AI改造後的梗圖展現全新創意表達形式,用戶通過Glif快速創建個性化梗圖,吸引衆多興趣。AI技術超越人類,多樣化創意表達,引發對平衡人類創造力與AI便利的思考。

image.png

【AiBase提要:】

🔥 Glif創始人fabian用幾分鐘搭建了一個meme梗圖生成器,迅速點燃了社交媒體的熱情。

🔥 這款生成器能夠根據用戶輸入的主題,實時生成具有正反兩面描述的meme梗圖,幽默又尖銳。

🔥體驗地址:

英文原版:https://glif.app/@fab1an/glifs/clxtc53mi0000ghv10g6irjqj

中文改版:https://glif.app/@Hanwei/glifs/clxv3atsq00009wq1iwsmw1ks/source

7、不靠譜?熱門AI搜索工具Perplexity被指引用錯誤信息

最新報道揭露,備受矚目並且備受資金支持的AI搜索工具Perplexity被曝引用錯誤的AI生成垃圾信息,這些信息來自可疑的博客和LinkedIn文章。初創公司GPTZero發現Perplexity鏈接的來源中有越來越多是AI生成的,甚至會使用這些來源中的過時和不正確信息。Perplexity聲稱其答案僅來自“可靠來源”,但其AI算法是否真的能從好的信息中獲取好的信息真的非常重要。

【AiBase提要:】

🚩 Perplexity被曝引用錯誤的AI生成垃圾信息,來自可疑的博客和LinkedIn文章。

🚩 GPTZero發現Perplexity鏈接的來源中有越來越多是AI生成的,Perplexity有時會使用這些來源中的過時和不正確信息。

🚩 Perplexity聲稱答案來自“可靠來源”,AI算法是否真的能從好的信息中獲取好的信息值得懷疑。

8、時代雜誌與 OpenAI 和 ElevenLabs 合作

時代雜誌與人工智能公司 OpenAI 和 ElevenLabs 達成合作,展示了時代雜誌對人工智能技術的強烈信心。這一合作將使時代雜誌能夠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改進新聞報道和內容創作,爲讀者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

【AiBase提要:】

🤖 時代雜誌展現對人工智能技術的信心

📰 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改進新聞報道和內容創作

📚 通過人工智能技術提供讀者更好的閱讀體驗

9、加速視頻生成新方法PAB:可實時生成視頻 每秒21.6幀

這篇文章介紹了新加坡國立大學和普渡大學研究人員成功提出的PAB技術,實現了基於擴散式轉換的視頻生成的實時處理。該技術通過減少冗餘的關注計算,實現了高達21.6幀每秒的生成速度,加速了10.6倍,同時適用於多個熱門的DiT視頻生成模型。PAB技術的重要功能特點包括關注廣播、改進並行處理技術和減少通信開銷,爲實時視頻生成提供了更高效的分佈式推斷能力。

image.png

【AiBase提要:】

⭐ PAB技術實現了實時視頻生成,加速了10.6倍的處理速度。

⭐ 通過觀察視頻擴散式轉換模型的注意力機制差異,提出了PAB以減輕不必要的注意力計算。

⭐ 通過改進並行處理方法,大幅降低了通信開銷,爲實時視頻生成提供了更高效的分佈式推斷能力。

詳情鏈接:https://top.aibase.com/tool/pab

10、Reddit 正在採取行動阻止 AI 公司爬取其內容

Reddit 最近宣佈更改其機器人排除協議,以阻止AI公司未經授權地爬取其內容或要求它們付費。這一舉措反映了AI公司與內容所有者之間的談判和衝突,尤其涉及語言模型訓練。

【AiBase提要:】

📢 Reddit 正在採取行動阻止 AI 公司爬取其內容,或者至少要求付費。

🤖 Robots.txt 是網站控制第三方爬取方式的重要工具,例如允許Google爬取網站內容。

💻 Reddit 更改其 robots.txt 文件,限制未知機器人和爬蟲,防止類似Perplexity AI的公司被批評。

11、吳恩達計劃爲其AI基金繼續籌集1.2億美元

吳恩達計劃爲其AI基金籌集超過1.2億美元,展現了他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持續投入和影響力。這一舉動也反映了人工智能行業的發展趨勢和潛在泡沫風險。

【AiBase提要:】

💡 吳恩達計劃爲AI基金籌集超過1.2億美元,顯示其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持續投入和影響力。

💡 AI基金在公司生命週期的種子和A輪階段提供資金,幫助團隊在隱祕情況下工作,並連接Ng的專業網絡。

💡 AI Venture Fund II的規模將比第一輪小,可能暗示人工智能泡沫風險。

12、美國調查新聞中心起訴OpenAI和微軟侵犯版權

在這篇文章中,美國調查新聞中心(CIR)指控OpenAI和Microsoft使用版權材料來訓練其人工智能模型,引發了一場涉及版權和人工智能的法律鬥爭。CIR的首席執行官強調了AI工具對獨立新聞機構的威脅,而一些公司已對OpenAI和Microsoft提起訴訟,引發了公衆對人工智能時代版權使用的關注。

【AiBase提要:】

📜 CIR指控OpenAI和Microsoft使用版權材料來訓練人工智能模型。

💰 一些公司已對OpenAI和Microsoft提起訴訟,包括紐約時報、每日新聞紐約和暢銷書作者。

🤖 OpenAI和其他人工智能開發者認爲使用公開可訪問內容屬於美國版權法的“公平使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