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正式推出GPT-5.1,标志着大模型竞赛从“智商比拼”迈入“情商融合”新阶段。此次更新不再仅追求推理精度,而是系统性强化情绪价值供给、个性化交互与人性化表达,直面用户长期反馈的“AI冰冷、工具感过强”痛点。目前该模型正向全球用户分批推送,付费用户可在未来3个月内继续使用旧版GPT-5作为过渡。

双模型协同:Instant快准稳,Thinking深而透

GPT-5.1采用双模型架构:

Instant模型:作为默认高频调用引擎,首次引入自适应推理机制——面对数学、编程等复杂任务时自动延长思考时间,AIME2025数学竞赛与Codeforces编程评测准确率显著提升;简单问题则保持毫秒级响应。对话语气更温暖,偶带幽默感,指令遵循能力大幅增强。

Thinking模型:专注高阶任务,智能分配计算资源,复杂问题解析更透彻,简单任务反而更快;输出减少专业术语,用通俗语言解释技术概念,并默认注入同理心。

image.png

系统还新增GPT-5.1-Auto功能,可自动为用户匹配最合适的模型,无需手动切换。

6种官方人格 + 深度自定义,AI终于“有性格”

交互个性化迎来质变:在原有“默认、友好、高效”基础上,OpenAI新增专业(Professional)三种官方预设风格,此前测试版中广受好评的“书呆子”“愤世嫉俗”等模式也正式保留。用户还可通过设置精细调节AI的简洁度、热情度、易读性及表情符号频率。

更智能的是,当AI识别到用户偏好某种语气(如喜欢调侃式回应),会主动询问:“要我以后都这样和你聊天吗?”确认后即可设为永久人格。自定义指令在多轮对话中的稳定性也显著提升,确保“人设不崩”。

image.png

首次纳入情感安全评估:警惕AI“情感绑架”

伴随拟人化程度提升,OpenAI首次在安全测试中引入**“心理健康”与“情感依赖”两大新维度**,重点评估模型:

是否能识别用户孤独、焦虑或妄想倾向并引导求助;

是否会通过过度共情、示弱或情感绑定诱导用户产生不健康依恋。

OpenAI应用CEO Fidji Simo强调:“我们希望AI既强大,又像一位值得信赖的朋友——但绝不是替代真实人际连接的幻觉。”

技术升级背后,是AI角色的重新定义

GPT-5.1的发布,标志着OpenAI正从“通用智能引擎”转向“情感化智能伙伴”。当AI不仅能解题、写代码,还能精准匹配你的沟通风格、适时给予鼓励或幽默化解尴尬,人机关系将真正进入“协作共生”新阶段。

目前部分用户已收到更新,其余将在数日内覆盖。旧版GPT-4o等仍可正常使用。AIbase认为,这场“智商+情商”的双重进化,不仅是技术迭代,更是对AI伦理边界的主动探索——让机器更像人,但始终不忘:它终究是工具,而非替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