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外媒體fastcompany報道,Z 世代正在迅速適應快速變化的就業市場,但人工智能性別差距問題仍然困擾着這一即將進入職場的工作羣體。根據 Slack Workforce Lab 的調查,18 到 29 歲的男性比女性更有可能嘗試人工智能技術,造成了人工智能的性別差距。 Slack 的研究發現,男性更有可能在工作中嘗試人工智能技術,佔調查中的 10,000 名辦公桌工作者的 35%,而女性僅爲 29%。

AI換臉 人臉識別_

此外,該調查還確定,與 Z 世代女性相比,Z 世代男性更有可能嘗試人工智能技術,性別差距達到了 25%。這一性別差距是各代人中最爲顯著的。這一性別差距尤其令人擔憂,因爲人工智能正在徹底改變工作場所。此外,來自 LinkedIn 的最新數據表明,與男性相比,人工智能更有可能取代女性的工作。全球 LinkedIn 用戶數據分析發現,只有 43% 的男性會受到人工智能的工作干擾,而女性的比例則達到了 57%。因此,對人工智能嘗試較少的人可能會成爲人工智能最可能取代的對象。 

 人工智能專注的 HR 諮詢公司 peoplepower.ai 的創始人 Theresa Fesinstine 使用她的平臺來教育女性有關工作場所使用人工智能的知識。她認爲,缺乏教育是導致人工智能性別差距的原因之一。因此,她建議爲那些在職位上更多地由女性擔任的人員,如行政人員、辦公室經理和人力資源主管,提供專門的學習機會。Fesinstine 還認爲,對於女性來說,要求接受新技術培訓可能是困難的,因此她主張提供專門的學習機會。儘管存在性別差距,但 Z 世代對人工智能技術依然充滿熱情。根據 Slack 的調查,55% 的 18 到 29 歲工作者表示他們對人工智能自動化工作的部分感到興奮,而 60 歲以上的工作者僅爲 33%。Booz Allen 的 Women in AI 組織主席 Yvette Wolfe 對 Z 世代對人工智能技術的持續熱情並不感到驚訝,她表示,對於 Z 世代來說,科技感覺更加自然,更加符合他們的理解。儘管一些 Z 世代可能熱切希望人工智能幫助他們在工作中,但最近的研究也捕捉到了一種令人擔憂的緊張氣氛。根據 Deloitte 2024 年 5 月的一項研究,59% 的 Z 世代和千禧一代工作者認爲人工智能將導致失業。當聚焦頻繁使用人工智能的人羣時,這一比例上升至 71%。雖然 Z 世代可能是最積極使用人工智能的職場成員,但他們也擔心這項技術會徹底取代他們的工作。

 人工智能技術的性別差距可能會對性別平等產生重大影響,例如可能阻礙一些女性突破領導層的玻璃天花板,加劇現有的性別薪酬差距。此外,人工智能使用的差距可能會加劇人工智能模型中存在的性別偏見,這些模型是根據用戶輸入的信息進行訓練的。因此,這些領導者還認爲,女性對人工智能工具的使用將影響未來的人工智能模型。因此,人工智能知識越來越成爲進入職場的女性的必備技能。在這一點上,領導者強調了消除人工智能性別差距的緊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