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4日 —— 當AI筆記工具Fireflies今天宣佈完成C輪、估值突破10億美元時,其聯合創始人兼CTO Krish Ramineni卻在X上自曝創業黑歷史:“2016年我們根本沒有AI,所有會議紀要都是我和合夥人手工敲的。”這段“真人冒充AI”的灰色過往迅速引爆硅谷社區,也將Fireflies推向輿論風口。

披薩晚餐與“Fred”的誕生
-2016年,兩人經歷6次創業失敗,靠披薩度日,決定“假裝有AI”接活。
- 他們註冊虛擬助手“Fred”,以人類身份潛入客戶Zoom會議,10分鐘內交出紀要,再署名“Fred”發送。
- 早期客戶以爲Fred是算法,實際是兩臺鍵盤聲+Google Docs。
從人肉到雲端:2017年實現真·自動化
- 拿到首批種子訂單後,團隊用收益招募語音工程師,2017年切換至ASR+NLP流水線。
-2020年推出原生AI引擎,2022年上線GPT摘要,實現完全自動化。
- 今日Fireflies已支持50+語言,覆蓋全球50萬+機構,財富500強佔比超35%。
隱私爭議與官方迴應
- 網友質疑“未經同意人工旁聽”涉嫌侵犯隱私。
- Ramineni解釋:早期客戶知情並簽署補充協議;2017年後全面停用人工模式。
- 公司現提供SOC-2合規與端到端加密,會議數據可選擇區域存儲。
行業啓示:先驗證需求,再堆技術
- 風投界人士評價:Fireflies用“零代碼”驗證PMF,爲後續AI轉型贏得時間與數據。
- 競爭對手Otter.ai、Grain等亦承認,早期均有人工標註或轉寫環節,“人肉+AI”是行業公開祕密。
下一步:語音OS與Workflow自動化
- Fireflies正測試“語音指令→自動CRM更新→發送跟進郵件”工作流,目標從會議助手升級爲“語音原生操作系統”。
- 公司預計2026年ARR突破1億美元,並開放API給第三方硬件與車載場景。
“先假裝有AI,再真的變成AI”——Fireflies的逆襲故事,爲無數資源匱乏的初創團隊提供了一條“灰度驗證”樣本,也提醒市場:技術光環背後,往往是一段手動運營的生存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