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韓國的教育界開始對小學生過度依賴人工智能工具完成作業表示擔憂。隨着一些高校爆出使用 AI 作弊的醜聞,這種現象在小學中愈演愈烈。越來越多的小學生在遇到需要研究或思考的課題時,選擇藉助 AI 工具來 “外包” 自己的作業。

圖源備註:圖片由AI生成,圖片授權服務商Midjourney
在首爾的一所小學裏,教師們注意到,高年級的學生在課堂上幾乎本能地尋求 AI 的幫助。一位五年級的教師金老師提到,學生們在討論 “無兒童區” 時,迅速使用 ChatGPT,引用了諸如 “財產權” 和 “空間公共屬性” 等專業術語,這些通常並不是他們自發想出的。金老師感嘆,這樣的情況剝奪了孩子們獨立思考的機會。
除了教師的擔憂,學生們自己也表示,人工智能已經成爲他們校園生活的一部分。有的六年級學生坦言,他們用 ChatGPT 來解決爭執或者撰寫班級競選演說,認爲查找資料太麻煩。而在家長中,有人對此表示擔心,認爲孩子會對 AI 產生認知依賴;也有人認爲在科技迅速發展的時代,掌握 AI 技能是必要的。
相關專家警告稱,如果不加以規範,低年級學生過度使用 AI 可能會影響其批判性思維能力。成均館大學的教育學教授楊正鎬指出,直接複製 AI 生成的答案,違背了使用技術拓展思維的初衷,可能導致學生的推理和批判能力逐漸弱化。光州教育大學的樸南基教授也強調,學習不應 “外包”,依賴 AI 思考只會讓學生停止使用自己的腦力。他呼籲學校制定相關規範,以遏制學生對 AI 工具的濫用。
這一現象反映出韓國教育體系面臨的更廣泛挑戰,即在提升學生數字素養的同時,如何避免 AI 取代學習過程的基本要素。
劃重點:
🔍 許多小學生在完成作業時依賴人工智能工具,引發教師們的擔憂。
🧠 教育專家警告,過度使用 AI 可能削弱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 家長對此現象反應不一,有人擔憂認知依賴,也有人支持掌握 AI 技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