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I視頻生成的軍備競賽中,OpenAI正以驚人的速度“燒錢搶灘”。據《福布斯》最新估算,其爆款應用Sora自9月30日上線以來,日均運營成本高達1500萬美元,年化支出或超50億美元。儘管上線僅一個月下載量便突破400萬,日均生成數百萬條10秒短視頻,但這場流量狂歡背後,是難以爲繼的財務黑洞與迫在眉睫的戰略調整。
爆款背後的“虛假繁榮”
Sora的病毒式傳播催生了大量娛樂內容:從“貓狗開會”的荒誕短片到“已故明星復刻”的爭議視頻,用戶熱情高漲。然而,OpenAI內部坦言:絕大多數免費用戶僅用於製作搞笑內容,既無付費意願,也難轉化爲高價值商業場景。正如CEO山姆·奧爾特曼所言:“這些內容無法支撐我們每秒燃燒的算力成本。”

不可持續的“互聯網式擴張”
Sora項目負責人比爾·皮布爾斯承認,當前“免費+高算力”模式完全不可持續。儘管美銀證券分析師勞埃德·沃爾姆斯利將其類比爲互聯網早期“先佔用戶、再找變現”的成功路徑,但AI視頻的邊際成本遠高於圖文——單條高清視頻生成需消耗數倍於文本的GPU資源,單位成本下降曲線遠比想象中平緩。
戰略收縮已成定局
爲控制虧損,OpenAI已決定大幅縮減免費用戶的視頻生成額度,並將資源向企業客戶、影視工作室等高價值用戶傾斜。同時,公司正探索分層付費模式:基礎娛樂內容限免,專業級長視頻、4K輸出、版權可商用等高級功能收取溢價。此外,用戶生成的視頻數據也將用於反哺模型訓練,形成“使用—優化—變現”閉環。
AI視頻的臨界點尚未到來
儘管Sora在技術上領先業界,但市場尚未準備好爲其買單。當前AI視頻仍面臨時長限制、物理邏輯瑕疵、版權風險等瓶頸,難以替代專業製作。OpenAI的豪賭,本質上是在賭未來12–18個月內,技術、需求與商業模式能同步成熟。
AIbase認爲,Sora的困境揭示了生成式AI的深層矛盾:技術突破≠商業成功。當行業從“能生成”轉向“值得付費”,誰能率先構建可持續的單位經濟模型,誰才能真正贏得AI視頻的終局之戰。而在此之前,OpenAI必須在燒錢與生存之間,找到那條危險的平衡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