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價值90億美元的AI基礎設施併購案,在股東投票中意外落空。美國比特幣礦企轉型代表Core Scientific於本週四正式拒絕了競爭對手兼合作伙伴CoreWeave提出的全股票收購要約。這一決定不僅震動資本市場,更折射出當前AI熱潮下,投資者對算力資產估值的巨大分歧與豪賭心態。

此次否決的關鍵推手,是Core Scientific最大股東、專注破產後企業投資的Two Seas Capital創始人Sina Toussi。他在致股東的公開信中直言:“自7月交易宣佈以來,AI基礎設施投資加速升溫,同行企業估值屢創新高。爲何要接受每股僅16.40美元的報價?”在他看來,Core Scientific完全有能力獨立成長爲“第二個CoreWeave”。

投資,融資,錢

從礦場到AI中樞:兩家公司的同源異路

Core Scientific與CoreWeave有着共同的起點——二者最初均爲加密貨幣礦企,依託高密度算力設施積累起數據中心資產。但隨着市場風向轉變,CoreWeave迅速轉向AI雲計算賽道,並獲得英偉達等重量級投資者支持。自其IPO以來,公司市值從140億美元飆升至如今的660億美元(股價約140美元),成爲資本市場押注AI基礎設施的熱門標的。

事實上,即便在推進收購的同時,CoreWeave已與Core Scientific簽下一份12年、價值100億美元的長期合同,租用後者的數據中心部署AI算力服務。7月宣佈的收購本被視爲“由合作走向整合”的自然演進,卻因估值預期落差最終告吹。

拒絕收購後,Core Scientific市值反升至66億美元

股東否決收購後,Core Scientific股價應聲上漲,當前市值已達66億美元,遠超原報價隱含的價值。這表明市場正在押注:在AI算力需求持續爆發的背景下,擁有現成數據中心和電力資源的Core Scientific,或可通過自建AI雲服務實現更高估值。

然而,這一豪賭也暗藏風險。有分析指出,投資者頻頻拒絕併購要約、期待更高溢價的行爲,正是AI資產泡沫化的典型徵兆——市場情緒過熱,估值脫離短期基本面。

CoreWeave轉頭收購開源工具公司,向上遊應用層進擊

被拒之後,CoreWeave並未停下擴張腳步。就在同一天,公司宣佈收購開源Jupyter Notebook競品Marimo,交易金額未披露。據PitchBook數據,Marimo此前融資約500萬美元。

此舉釋放明確信號:CoreWeave正從底層算力託管,向AI應用開發生態延伸。Jupyter Notebook類工具集代碼、文本與可視化於一體,廣泛用於數據科學和AI模型開發。通過整合Marimo,CoreWeave有望構建“算力+開發環境+部署”的全棧服務能力,進一步鞏固其在AI開發者生態中的地位。

這場收購風波背後,是AI基礎設施賽道從“搶灘圈地”邁向“精耕細作”的關鍵轉折。無論是獨立突圍還是整合擴張,算力玩家的終局,將不再僅由機櫃數量決定,而取決於誰能真正打通從電力、芯片到開發者體驗的價值鏈。而眼下,這場豪賭纔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