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被譽爲“互聯網綠洲”的維基百科,正面臨着來自生成式人工智能和社交媒體的嚴峻挑戰。維基媒體基金會(Wikimedia Foundation)的馬歇爾·米勒(Marshall Miller)在一篇新博客文章中揭示,維基百科的人工頁面瀏覽量同比下降了 8%。米勒指出,基金會更新了其機器人檢測系統,發現此前5月和6月期間的異常高流量大部分來自試圖逃避檢測的機器人,這表明真實的流量下滑趨勢令人擔憂。
米勒將流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歸咎於人們信息搜索方式的根本性轉變。首先,搜索引擎越來越多地使用生成式 AI 直接向搜索者提供答案摘要,而不是鏈接到維基百科這樣的原始網站,有效地攔截了用戶流量(儘管谷歌對 AI 摘要減少搜索流量的說法提出了質疑)。其次,年輕一代正在將社交視頻平臺作爲主要的知識來源,而非傳統的開放網絡。
米勒表示,基金會雖然歡迎“人們獲取知識的新途徑”,並認爲即使人們不訪問網站,來自百科全書的知識仍然能夠觸達,但這種轉變的風險巨大。最直接的後果是知識來源的模糊性,以及對維基百科生態系統的衝擊:米勒警告,隨着訪問量的減少,“參與維基百科內容建設和豐富工作的志願者也會減少,支持這項工作的個人捐贈者也會減少。”
爲了應對這一危機,米勒呼籲使用維基百科內容的 AI、搜索和社交公司“必須鼓勵更多訪問者”訪問該網站本身。維基百科自身也在積極採取措施,包括開發一個用於標註百科全書內容來源的新框架,並設立了兩個團隊來吸引新讀者。米勒鼓勵公衆在網上搜索時,務必“查找引用並點擊查看原始資料”,以支持內容完整性和內容創作背後的真實人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