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最近在紐約地鐵裏看到那些推廣AI可穿戴設備Friend的stark白色廣告,那你見證的可能是AI行業史上最昂貴的營銷賭局之一。

Friend公司CEO Avi Schiffman在接受Adweek採訪時透露,公司在這次廣告投放中花費超過100萬美元,在地鐵車廂內投放了超過11,000張廣告卡片,在站臺設置了1,000張海報,並在130個城市面板上展示廣告。一些地鐵站如West4th Street幾乎被Friend的廣告完全佔據。

"這是世界上首個大規模AI營銷活動,"Schiffman表示。儘管此前也有其他AI產品投放廣告,但可能沒有達到如此規模的平面廣告戰役。他將這次投放描述爲"巨大的賭博",並坦言"我已經沒有多少錢了"。

Friend推出的這款售價129美元的設備一直備受爭議。《連線》雜誌的記者最近批評其持續監控功能,並發表了題爲"我討厭我的Friend"的文章。類似地,一些Friend廣告也遭到破壞,被塗上"監控資本主義"等字樣,並敦促觀衆"去交真正的朋友"。

地鐵站 (1)

Schiffman表示他很清楚"紐約人討厭AI...可能比全國其他任何地方都更甚",因此他特意選擇了大量留白的廣告設計,"這樣人們就會對這個話題進行社會評論"。

從營銷策略角度來看,這種做法頗具爭議性。一方面,大規模的視覺衝擊確實能夠提高品牌知名度;另一方面,在產品本身已經面臨隱私爭議的情況下,如此高調的推廣可能進一步激化公衆的負面情緒。

Schiffman承認的資金緊張狀況也暴露出初創公司營銷決策的風險性。將大部分資金投入到單一營銷渠道,特別是在產品市場接受度存疑的情況下,可能會對公司的長期發展造成嚴重影響。

這種"孤注一擲"的營銷方式在科技行業並不罕見,但其有效性往往取決於產品本身的質量和市場需求。對於Friend這樣一個涉及個人隱私和日常監控的產品,僅僅通過廣告曝光可能難以解決根本的信任問題。

從更廣泛的角度來看,這次活動反映了AI初創公司面臨的marketing困境:如何在公衆對AI技術日益警惕的環境中推廣產品。Schiffman選擇直面爭議而非迴避,這種策略是否能夠奏效,還有待市場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