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網報道,我國在腦機接口技術領域取得重大突破。近日,由南開大學團隊牽頭完成的我國首例介入式腦機接口輔助人體患肢運動功能修復試驗,幫助一名67歲的偏癱患者鄭先生恢復了部分運動功能。

鄭先生此前因三次腦梗導致偏癱臥牀半年多,生活無法自理。今年6月,他接受了該項臨牀試驗,並經過約三個月的康復訓練,目前已能借助柺杖行走,甚至可以獨立拿起水杯喝水。

機器人腦機接口

這項名爲“介入式腦機接口”的技術,是一種微創手術。醫生通過頸部血管將搭載了比頭髮絲還細小的腦機電極的支架導入相應腦區的血管壁上,以採集腦電信號。該支架由鈦合金等生物相容性材料製成,目前該技術已啓動多中心臨牀試驗,並被納入科技部《腦機接口研究倫理指引》。未來,這項技術有望爲腦卒中、截癱、漸凍症等運動功能障礙患者提供全新的治療方案。

據悉,國家藥監局於9月16日批准發佈了**《採用腦機接口技術的醫療器械術語》**醫療器械行業標準,這是我國首個腦機接口醫療器械標準,將於2026年1月1日正式實施,爲產業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此外,今年8月,工信部等七部門聯合印發了**《關於推動腦機接口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設定了明確的發展目標:到2027年,關鍵技術取得突破,初步建立技術、產業和標準體系,電極、芯片和整機產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到2030年,形成安全可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生態,綜合實力邁入世界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