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的基於人工智能的網絡攻擊可以通過監聽輸入聲音竊取個人數據

浙江大學團隊開發的TestSprite2.0智能測試平臺實現重大突破,可在30分鐘內自動創建無bug網站,AI生成代碼準確率達93%。該平臺通過分析項目文檔自動生成測試計劃,完成測試用例生成、代碼編寫、腳本執行全流程,並反饋結構化報告。特別適用於AI編程,能自動測試、調試和修復Trae等平臺代碼。新增的智能調度功能支持跨時區自動化測試和實時質量監控,已獲6000多個開發團隊採用,將徹底改變軟件開發模式。
快手開源KAT-V1自動思考大模型,包含40B和200B兩個版本。40B版本性能接近DeepSeek-R1,200B版本超越多個旗艦模型。該模型創新性地採用長短思考混合訓練範式和Step-SRPO強化學習算法,能根據問題複雜度自動調整思考模式,解決過度思考問題。基於Qwen2.5-32B擴展,通過異構蒸餾框架和1000萬示例預訓練,在科學、代碼等領域表現優異。40B版本已在Hugging Face上線,200B版本仍在訓練中。
Figma宣佈其AI設計工具Figma Make全面開放,支持自然語言生成應用原型。所有用戶均可體驗基礎功能,但完整發布需升級"Full Seat"訂閱。該工具支持上傳設計參考圖輔助AI生成,並提供精細化編輯功能。同時Figma推出AI積分系統,按會員等級分配使用額度,"Full Seat"用戶暫享無限額度。平臺還整合了圖像生成、編輯及畫質提升等AI功能,構建完整的設計輔助生態。
谷歌實驗室推出實驗性AI工具Opal,支持零代碼開發AI應用。該工具通過自然語言指令和可視化編輯器,讓用戶無需編程即可構建AI驅動的迷你應用。核心功能包括自然語言驅動、可視化工作流編輯、谷歌AI生態集成及協作分享。目前僅限美國IP用戶公測,未來或向全球開放。Opal降低了AI開發門檻,是谷歌推動AI民主化的重要嘗試,有望重塑AI應用開發格局。
東南俄克拉荷馬大學最新調查顯示,約1/3美國人正使用ChatGPT等AI工具輔助職業轉型。調查覆蓋1000名不同世代人羣,發現超半數受訪者考慮轉行,其中Z世代意願最強(57%)。AI主要被用於撰寫簡歷(43%)、研究工作機會(47%),18%的人通過AI發現新職業方向。但60%受訪者更信任人類顧問,僅7%完全相信AI建議。專家預測AI將在5年內取代半數白領工作,科技公司已減少應屆生招聘,同時高薪爭奪AI頂尖人才。
南洋理工大學與上海AI Lab聯合推出PhysX-3D項目,突破AI生成3D模型的"塑料感"瓶頸。該項目首創包含五大物理維度(尺寸、材質、功能、運動學、描述)的PhysXNet數據集,通過雙分支架構PhysXGen模型實現幾何外觀與物理屬性的同步生成。實驗顯示新系統在材質和功能預測誤差上分別降低64%和72%,能準確生成物體的運動特性和材質屬性。這項技術將推動3D生成從"虛擬建模"向"物理接地"轉變,爲機器人、自動駕駛等領域帶來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