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新的研究揭示,保守派比自由派更傾向於接受人工智能(AI)在日常生活中的推薦。這項研究發表在《消費者心理學期刊》上,涉及的內容包括電影、音樂和食譜等多種場景。儘管之前的研究表明保守派對新技術持懷疑態度,但這項研究表明,當 AI 推薦與個人過去的選擇相符時,保守派更有可能接受這些建議,這種傾向源於他們對一致性和對變化的抵抗。
圖源備註:圖片由AI生成,圖片授權服務商Midjourney
日常生活中,消費者常常接觸到基於 AI 的推薦系統,例如 Netflix 推薦的影視作品、Spotify 播放的音樂或烹飪應用推薦的食譜。儘管過去的研究主要集中於如何提高這些系統的準確性,但對誰更可能接受這些建議的研究相對較少。由於政治意識形態影響了消費者的多種行爲,包括品牌偏好和食品選擇,研究團隊希望探討意識形態如何影響對 AI 生成內容的接受度。
研究團隊由來自不同高校的學者組成,進行了六項研究,涵蓋了1500多名參與者,並通過 Facebook 廣告活動測試了政治信仰對消費者對 AI 推薦的反應。參與者在實驗中被要求想象或迴應 AI 生成的電影、音樂或食譜推薦。有些情況下,他們被告知推薦是基於他們自己過去的偏好,而在其他情況下,這一細節則被省略或改變。參與者還在一個從自由派到保守派的範圍內對自己的政治意識形態進行了評級。
研究結果顯示,在特定條件下,保守派比自由派更容易接受 AI 推薦,尤其是在他們相信這些推薦與自己過去的行爲相關時。保守派對熟悉和一致體驗的偏好似乎壓倒了對 AI 技術本身的任何猶豫。無論是在哪種產品類型的推薦中,這種模式都得到了驗證,甚至在真實的 Facebook 廣告研究中,保守派地區對 AI 生成的音樂播放列表的點擊率也更高。
然而,保守派的這種接受度並不是因爲他們更相信 AI 推薦是基於過去的行爲。各類研究顯示,各政治立場的參與者普遍認爲 AI 的建議主要是基於他們的過去偏好。在另一個實驗中,參與者在兩個音樂應用程序之間選擇,一個應用只根據過去的聽歌歷史進行推薦,另一個則提供新穎和意外的選項。結果顯示,保守派顯著更傾向於選擇承諾一致性的應用,而自由派的選擇則相對分散。
這項研究揭示了影響 AI 採納的一個重要心理因素,但並不意味着保守派對 AI 持普遍積極的態度。研究主要集中在低風險的日常消費場景,在這些場景中,熟悉和一致性更具吸引力。未來的研究可以探討這些模式是否會在其他領域,如政治信息、財務建議或公共衛生干預中延伸。
劃重點:
🌐 保守派比自由派更容易接受 AI 推薦,尤其是當推薦與個人過去偏好相符時。
🎵 研究中參與者被要求對 AI 生成的推薦做出反應,結果顯示保守派的接受度更高。
📊 未來研究將探討 AI 採納在不同領域的模式及其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