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初創公司OpenMind正在爲機器人行業帶來一場軟件革命。與衆多專注於硬件開發的機器人公司不同,OpenMind將目光投向了機器人的"大腦"——開發名爲OM1 的機器人操作系統,志在成爲機器人領域的"Android"。
從硬件競爭轉向軟件生態
當前機器人行業的競爭主要集中在硬件層面,包括運動控制、物體抓取、環境交互等功能組件的開發。然而OpenMind選擇了一條截然不同的路徑,專注於構建機器人的軟件基礎設施。該公司開發的OM1 操作系統具有開放性和硬件無關性,這種設計理念與Android在移動設備領域的成功模式高度相似。
OpenMind創始人、斯坦福大學教授Jan Liphardt向TechCrunch表示,傳統機器人雖然在執行重複性任務方面已經相當成熟,但隨着人形機器人開始進入需要更多人機交互的應用場景——比如家庭環境——它們需要一個能夠更像人類思維方式運作的全新操作系統。
Liphardt指出:"突然間,這個世界開啓了機器能夠以我從未見過的方式與人類互動的可能性。我們堅信這不僅僅關乎人類,我們真正將自己視爲一家促進機器與人類協作的公司。"
FABRIC協議:機器人間的"社交網絡"
OpenMind週一發佈的FABRIC協議是其技術創新的重要體現。這一協議使機器人能夠驗證身份並與其他機器人共享上下文信息和數據,本質上爲機器人構建了一個類似人類社會的信任和協作網絡。
與人類不同,機器能夠實現近乎瞬時的學習,Liphardt解釋說。這意味着爲機器人提供更好的互聯方式將使它們能夠更輕鬆地訓練和吸收新信息。他以語言學習爲例說明了這一概念:機器人可以相互連接並共享如何說不同語言的數據,這將幫助它們更好地與更多人互動,而無需人類直接教授每種語言。
"人類認爲能夠與地球上任何其他人互動是理所當然的,"Liphardt說。"人類在我們周圍建立了大量基礎設施,使我們能夠信任他人,給他們打電話、發短信,進行互動、協調並共同完成任務。當然,機器也不會有什麼不同。"
這種機器人間的信息共享機制有望大幅提升整個機器人生態系統的學習效率和適應能力。當一個機器人掌握了新技能或獲得了新經驗時,它可以通過FABRIC協議快速分享給網絡中的其他機器人,實現羣體智能的快速進化。
實踐先行:首批機器狗即將交付
OpenMind成立於 2024 年,目前正準備在 9 月份交付首批 10 臺搭載OM1 系統的機器狗。Liphardt表示,他堅信應該儘快將技術推向市場,然後根據實際使用情況進行迭代改進。
"我們完全預期所有接收這些四足機器人的用戶都會帶着一長串他們不喜歡或想要的功能回來,然後我們需要非常非常快速地迭代和改進這些機器,"他說。
這種"先部署、後優化"的策略體現了硅谷典型的快速迭代文化。通過讓真實用戶在實際環境中使用產品,OpenMind能夠獲得最直接、最有價值的反饋,從而指導產品的後續開發方向。
該公司最近完成了由Pantera Capital領投的 2000 萬美元融資,Ribbit、Coinbase Ventures、Pebblebed等多家戰略投資者和天使投資人蔘與了此輪融資。這筆資金將主要用於產品的市場推廣和技術迭代。
市場策略:從家庭場景切入
OpenMind當前的重點是將其技術引入家庭環境,並開始產品迭代過程。Liphardt強調:"對我們來說最重要的是讓機器人走出去並獲得反饋。我們公司的目標是進行儘可能多的這類測試,以便能夠快速識別最有前景的機會,讓當今機器人的能力與人類需求實現最佳匹配。"
家庭場景的選擇頗具戰略意義。相比工業或商業環境,家庭用戶對機器人的人性化交互需求更高,這正是OM1 操作系統的優勢所在。通過在這一場景中積累經驗,OpenMind有望爲其技術找到最適合的應用方向。
行業前景:軟件定義機器人時代
OpenMind的出現標誌着機器人行業可能正在進入"軟件定義"的新階段。正如智能手機行業從硬件競爭轉向生態系統競爭一樣,機器人行業也可能迎來類似的轉變。
如果OM1 能夠成功建立起機器人領域的統一軟件平臺,它將爲整個行業帶來標準化的開發環境和豐富的應用生態。這不僅有助於降低機器人開發的門檻,還能加速各種創新應用的涌現。
隨着首批產品即將交付和FABRIC協議的推出,OpenMind正在爲構建機器人互聯網奠定基礎。這一願景的實現將深刻改變機器人的工作方式,使它們從孤立的個體轉變爲協作的網絡,爲人機協作開啓全新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