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皮尤研究中心的一項最新研究,谷歌推出的人工智能(AI)概覽功能正在顯著改變用戶的搜索習慣,並導致外部網站的流量大幅減少。這項研究表明,當谷歌在搜索結果頂部提供AI生成的摘要時,用戶點擊其他網站的可能性大大降低,通常在閱讀摘要後就結束了搜索行爲。
AI概覽:用戶搜索行爲的新常態
皮尤研究中心分析了2025年3月900名美國成年人的在線活動,追蹤了近6.9萬次谷歌搜索。結果令人震驚:在出現AI概覽的搜索中,僅有8%的用戶會點擊標準搜索結果,這一比例遠低於沒有AI摘要時15%的點擊率。更值得注意的是,用戶點擊AI概覽中提供的源鏈接的概率僅爲1%。
對於希望吸引訪客的網站所有者來說,谷歌的人工智能生成的答案讓他們通過搜索獲得點擊變得更加困難。| 圖片:皮尤研究中心
這種影響不僅體現在點擊次數的減少,還表現在用戶更傾向於在谷歌平臺內結束搜索。在使用AI概覽的情況下,有26%的用戶選擇在谷歌上終止瀏覽,而使用標準搜索結果的用戶中,這一比例僅爲16%。這意味着AI概覽使得用戶在獲取答案後更有可能直接離開,而無需再訪問其他網站。
AI概覽的出現頻率與搜索查詢的長度和類型密切相關。僅有8%的一到兩個詞的查詢會觸發AI摘要,但對於十個詞或更長的搜索,這一比例躍升至53%。此外,如果問題以“誰”、“什麼”或“爲什麼”開頭,有高達60%的可能性會得到AI概覽的解答。
贏家與輸家:流量分配新格局
在AI概覽中,88%的摘要至少鏈接到三個來源。維基百科、政府域名(.gov)、Reddit、新聞機構和YouTube是常見的來源。與傳統搜索結果相比,維基百科和.gov網站在AI概覽中出現的頻率更高,而YouTube在標準搜索結果中則更爲突出。Reddit和新聞網站在兩種格式的鏈接中佔比大致相同,約爲5%。
顯然,當谷歌的AI概覽決定點擊量時,維基百科和政府網站成爲了最大的“贏家”。
對於新聞出版商而言,這無疑是雪上加霜。谷歌對新聞網站的依賴長期以來一直是行業痛點,出版商與谷歌就內容使用方式的爭執從未間斷。AI摘要的興起,無疑將使這些爭鬥更加激烈。
此外,監管機構也面臨着一個更大的問題:谷歌是否正在逐漸轉變爲一家媒體公司,並可能因此承擔相應的監管風險?這顯然是谷歌不願被貼上的標籤。
顯然,當谷歌的人工智能概覽決定點擊量時,維基百科和政府網站是最大的“贏家”。| 圖片:皮尤研究中心
其他研究的佐證:流量下降幅度可能更大
皮尤研究中心的調查結果與近期其他獨立研究不謀而合,進一步證實了AI概覽正在重塑人們的搜索習慣,將用戶更多地“困”在谷歌生態系統內,並減少與外部內容的互動。這與谷歌聲稱AI解答可能爲網站帶來更多點擊量的說法形成了鮮明對比。
Ahrefs最近的一項分析發現,AI概覽導致熱門搜索結果的點擊率暴跌34.5%。另一項用戶體驗研究也揭示了更爲顯著的下降:在使用AI概覽後,桌面端外部網站的點擊率下降了三分之二,移動設備端則下降了近一半。許多用戶認爲AI概覽已經提供了足夠的信息,因此不再點擊任何其他鏈接便離開了谷歌。
對於廣大出版商、網店和內容創作者來說,這意味着潛在的流量急劇下降,以及對谷歌廣告的依賴加劇。曾經作爲自由信息網絡的“開放網絡”,正逐漸讓位於一個更加中心化且可能由谷歌控制的AI界面。
據悉,谷歌正計劃在全球範圍內推出AI概覽,並已在測試一項名爲“AI模式”的更廣泛的重新設計。與此同時,OpenAI和Perplexity等公司也在積極開發類似的搜索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