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二季度,印度IT行業再次高調宣揚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戰略,Wipro、TCS、HCLTech、Infosys等頭部企業輪番發佈雄心勃勃的AI願景,然而宏大敘事與盈利現實的差距卻越來越大。在埃森哲等全球競爭對手重構商業模式、實現AI業務實質性增長的背景下,印度IT巨頭們卻依舊停留在“PPT階段”,未能將AI願景轉化爲可衡量的營收增長。

AI機器人教父

Wipro:交易翻倍,營收反降

Wipro本季度雖實現了大額交易訂單額同比增長131%,達27億美元,並部署了200多個企業AI代理,卻依然面臨營收同比下降2.3%、淨利潤下降近7%的尷尬局面。CEO Srini Pallia表示AI正成爲客戶核心戰略,但從AI增強到自主系統的轉型尚未轉化爲財務回報。公司對下季度的營收預期亦疲軟,僅介於-1%至+1%之間。

TCS:AI遍佈對話,卻無實質進展

TCS本季度收入同比增長僅1.3%,固定匯率下反而下降3.1%。更令人擔憂的是,其合同總價值(TCV)從上一季度的122億美元大幅下降至94億美元。雖然頻繁提及AI、推出“DigiBOLT”等平臺,但缺乏明確成果或數據支撐。其四季度前曾宣稱AI業務管道達15億美元,如今該數字已不復存在。

HCLTech:最響亮的GenAI鼓點,最平淡的財務表現

HCLTech繼續以最強音宣傳GenAI:宣佈與OpenAI、NVIDIA、Google Cloud等合作,推出9項獨家交易,並聲稱爲12.7萬名員工完成AI培訓。但現實是,本季度GenAI交易數量從12筆下降至9筆,利潤同比下滑近10%。即使其提出“服務即軟件”(Service-as-Software)等新概念,也未能有效提升市場份額。

唯一亮點:Tech Mahindra

本季度唯一表現亮眼的是Tech Mahindra,淨利潤同比增長34%,部署200多個工業級AI代理,新交易額達8.09億美元。其CEO Mohit Joshi強調“AI+人類代理”的混合系統是未來方向,儘管其整體營收仍增長乏力,但利潤改善反映出公司內部轉型“Fortius”已見成效。

與印度企業的試水和宣傳相比,埃森哲展現了真正的AI變革執行力:本季度GenAI訂單額高達15億美元,過去三季度累計41億美元。埃森哲已完成組織結構調整,將AI嵌入核心業務流程,強調“提供可衡量的價值”,而非僅停留於PoC和演示層面。

Wipro聲稱AI交易增加,TCS在每一次客戶溝通中提到AI,HCLTech投入大量培訓與合作——但沒有一家企業願意爲AI收入設定明確的財務指標。與此同時,印度傳統IT服務中的維護、測試、外包等崗位正面臨壓縮和調整。

在“每個季度都有AI”的敘事中,我們看到的只是承諾在膨脹,數據卻在縮水。印度IT行業必須回答一個關鍵問題:AI的真實商業價值在哪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