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36氪報道,資深作者碧根果最近進行了一個月的AI創作實驗。他先是用AI工具快速打造了一個杭州亞運會主題的小紅書博主,發現AI做內容效率很高。後來他創建了多個AI賬號,但發現產生的內容同質化嚴重,缺乏差異化。所以他改爲帶着AI去現場,讓AI幫助生產優質的實用性內容。在這個過程中,他意識到AI不僅是工具,更是思考和創作的夥伴,AI與人類共創的時代早已來臨。
相關推薦
支付寶推出“AI付”服務,業內第一次在智能體內說話完成下單支付
支付寶在2025外灘大會上推出國內首個“AI付”服務,率先應用於瑞幸咖啡AI點單助手,用戶可通過語音完成下單支付,實現智能體下單與支付全鏈路打通,提升AI服務體驗。
豆包正式上線未成年人保護模式
豆包上線未成年人保護模式,家長可設置密碼開啓。該模式下,推薦視頻、第三方網頁、外部智能體對話及AI創作功能默認關閉,但翻譯、深入研究等功能仍可正常使用。此模式旨在幫助家長限制孩子不當使用設備。
OpenArt 推出“一鍵故事”功能,掀起“腦腐病”視頻新浪潮
AI初創公司OpenArt推出的"一鍵故事"功能引發關注,該功能可快速生成1分鐘AI視頻,提供三種創作模板。其核心技術解決了AI視頻角色一致性的行業難題,整合50多個AI模型。但AI創作面臨版權風險,OpenArt承認部分角色可能侵權,已採取規避措施。公司採用訂閱制,獲500萬美元融資,預計年營收超2000萬美元。AI視頻創作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面臨知識產權等法律挑戰。
ElevenLabs 推出 AI 音樂生成器,並聲稱已獲准用於商業用途
AI音頻公司ElevenLabs推出商用音樂生成模型,首次跨界進入AI音樂市場。該公司與Merlin Network和Kobalt Music Group達成授權合作,獲得合法訓練數據,規避版權風險。這種授權模式爲行業提供了新思路,既保護藝術家權益又開闢新收入來源。此舉反映AI創作市場正走向規範化發展,在技術創新與版權保護間尋求平衡。
AI成媒體“毒藥”?Quartz步後塵,低質內容致品牌隕落、編輯遭清洗
曾經備受尊敬的商業出版物Quartz,在經歷了一段令人困惑且充斥低質量人工智能內容的時期後,最終被廉價出售,其編輯團隊幾乎全軍覆沒。這再次敲響了警鐘,警示媒體行業盲目擁抱劣質AI可能帶來的毀滅性後果。Quartz由其聯合創始人扎克·西沃德(現任《紐約時報》AI計劃負責人)在博客中回顧,自2012年以來已數次易手。上週,它再次被轉賣給加拿大軟件公司Redbrick,收購方同時還購入了商業網站The Inventory,具體金額未公開。而在此次交易中,Quartz除主編和執行編輯外的所有編輯人員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