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個高校專利轉化AI匹配大模型杭州上線,破解"專利沉睡"難題

在浙江省2025年"4·26"世界知識產權日主題活動上,杭州市知識產權局主導開發的"高校專利轉化精準匹配大模型"正式亮相,這是全國首個專注於專利轉化的AI大模型應用,標誌着浙江在破解"專利沉睡"難題上邁出關鍵一步。

技術突破

該AI大模型彙集了5萬條在杭高校可轉化專利數據、3.5萬餘條科技型中小企業基礎數據,以及13萬條企業有效發明專利數據,構建起國內首個專利轉化專題知識庫。通過深度分析企業經營信息與高校專利的匹配度,從IPC分類號一致性、技術匹配性、專利相似性等多維度構建"適配畫像",智能推薦最適合實施專利的企業名單。

元宇宙 科幻 賽博朋克 繪畫 (1)大模型

圖源備註:圖片由AI生成,圖片授權服務商Midjourney

行業痛點

長期以來,高校專利轉化面臨"供需匹配效率低、市場化渠道不暢"的困境。浙江省市場監管局數據顯示,儘管全省專利轉讓許可次數已位居全國第一,但高校專利轉化率仍有提升空間。"過去企業找技術像'大海撈針',現在通過智能匹配,可以精準對接需求。"杭州市知識產權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配套措施

活動現場同步發佈的《浙江省人工智能專利佈局與申請指引》,爲AI企業提供了29個典型案例參考,並首次明確了AI專利申請的"倫理紅線",要求數據獲取和運用必須符合法律及公序良俗。目前全省已建成5家國家級保護中心的專利預審綠色通道,併爲AI企業提供"專利申請前評估"等專項服務。

未來展望

這一創新實踐背後,是浙江在人工智能領域知識產權的系統性佈局。隨着AI技術在專利轉化領域的深入應用,類似杭州這樣的智能匹配系統,有望成爲科技成果轉化的"數字橋樑",大幅提升專利轉化效率,助力科技創新與產業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