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蘇州市正式發佈了一系列針對農業科技發展的新政策,《關於促進蘇州市科技強農的若干措施》包含12條具體措施,旨在通過技術創新提升農業生產力和農民收入。這些政策不僅涵蓋了種源保護和耕地質量的提升,還積極推動人工智能與農業的深度結合。
在種源保護方面,蘇州將每年撥出專項資金支持農業種質資源的保護與利用,並對經過國家和省級審定的新作物品種,給予最高30萬元的獎勵。此外,對於新培育的畜禽和水產品種,獎勵金額可高達100萬元。這些措施旨在鼓勵農業種植和養殖的多樣性及創新,提升整體農業質量。
在耕地質量提升方面,蘇州計劃建設耕地土壤健康培育示範基地,最高可獲得100萬元的資金支持,幫助地方進行科研和技術攻關。對新增加的改良耕地面積,市政府將按照每畝100元的標準進行補貼,以促進更廣泛的耕地改良。
值得一提的是,蘇州還將大力推進 “AI + 農業” 大模型的建設,推動農業信息化、數字化和智能化的發展。對於被市級認定的 “人工智能 + 農業” 項目,最高可獲得100萬元的資金獎勵,同時支持關鍵核心技術的攻關,最高單項資助可達200萬元。
此外,政策還鼓勵產學研結合,支持與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的合作,每年爲蘇州優質稻米產業研究院提供最高300萬元的資金支持。同時,擴大農業科技創投發展基金,確保科技強農項目能獲得精準的金融服務。
這些措施的有效期爲三年,自發布之日起開始實施,標誌着蘇州在推進農業現代化和科技創新方面邁出了堅實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