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的最新研究,全球數據中心的電力需求預計將在2030年前翻倍,超越日本的總電力消費,其中人工智能(AI)是主要推動因素。IEA 的報告顯示,預計在未來五年內,數據中心將推動發達經濟體超過20% 的電力需求增長,而大部分增長將歸因於 AI 的廣泛應用。
根據 IEA 的統計,2024年,美國佔全球數據中心電力消費的45%。到2030年,這一比例將顯著上升,預計美國數據中心的電力消費將超過整個國家的能源密集型製造業,包括鋁、鋼鐵、水泥和化學品等行業。在美國,數據中心將佔到未來五年電力需求增長的近一半。
IEA 執行董事法提赫・比羅爾表示:“隨着 AI 的崛起,能源行業正處於我們時代最重要技術革命的前沿。” 報告還指出,需要增加可再生能源的發電能力以滿足不斷增長的需求,同時也充滿了對 AI 能夠優化系統、減少排放的希望。
報告提到,AI 在能源行業已經被應用於改善發電、輸電和消費,幫助油氣行業優化勘探和生產。IEA 認爲,政策和監管的轉變將是釋放 AI 潛在收益的關鍵。然而,對於 AI 是否會加劇氣候變化的擔憂,IEA 認爲這些擔憂被高估了。
雖然數據中心是增長最快的排放來源之一,但根據 IEA 的最壞情況預測,其在能源部門排放中的佔比到2035年仍將低於1.5%。不過,IEA 也並不期待 AI 能夠完全解決氣候變化問題。報告指出,現有 AI 應用的廣泛使用可能帶來的排放減少,僅相當於全球能源相關排放的約5%,這對應對氣候變化來說,遠遠不夠。
值得注意的是,芯片生產所需的能源使用及其排放問題同樣重要。根據綠色和平組織的報告,全球 AI 芯片製造的電力消費在2023至2024年間激增超過350%,並可能到2030年達到2023年水平的170倍,這一增幅將使芯片製造的電力消費超過愛爾蘭目前的用電量。
在東亞,大多數芯片製造商正以化石燃料來滿足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綠色和平組織對此表示關注。IEA 指出,儘管 AI 硬件製造能源密集,但在產品生命週期中,其能耗仍低於操作階段的消耗。這一現象與當前芯片生產能源使用激增的趨勢形成鮮明對比。
劃重點:
🌍 全球數據中心電力需求預計在2030年前翻倍,主要因 AI 推動。
💡 美國數據中心將在未來五年佔到電力需求增長近一半。
🔋 芯片生產的電力消費激增,可能超越愛爾蘭的用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