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1 日,廣東省政府在廣州召開《廣東省推動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簡稱《政策措施》)新聞發佈會,正式對外公佈了一系列旨在加速人工智能(AI)和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扶持政策。會上透露,廣東將以打造典型應用場景爲核心,聚焦人工智能和機器人在重點領域的深度融合,全面啓動“人工智能+”和“機器人+”行動計劃。這一政策不僅彰顯了廣東在新興技術領域的雄心,也爲其建設全國領先的智能產業集羣注入了新的動力。

根據《政策措施》,廣東計劃在教育、醫療、交通、民政、金融和安全等多個領域廣泛推廣人工智能技術應用。通過“人工智能+”行動,廣東將推動AI技術與實際場景深度結合,例如利用智能算法優化教育資源配置、提升醫療診斷效率,或通過AI驅動的交通管理系統緩解城市擁堵。同時,在“機器人+”行動中,廣東將圍繞工業、農業、城市管理、醫療、養老服務以及特種作業等領域,挖掘和開放更多應用場景,鼓勵機器人技術在生產生活中的全面滲透。例如,在工業領域,智能機器人有望助力製造業轉型升級;在養老服務中,陪伴與輔助機器人或將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質量。

人工智能 AI 數字人

圖源備註:圖片由AI生成,圖片授權服務商Midjourney

爲加速推動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廣東還將依託省內重點產業集羣,開展專項試點工作。政策明確提出,每年將遴選一批優秀的工業領域大模型及應用解決方案案例,每個案例最高可獲得 800 萬元的資金獎勵。這一舉措旨在激勵企業研發和應用具有行業影響力的AI技術,推動廣東製造業向智能化、高端化邁進。專家分析,這一獎勵機制不僅能激發企業的創新熱情,還將吸引更多國內外技術團隊和資本關注廣東的產業生態。

發佈會上,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廣東作爲中國經濟和科技大省,擁有雄厚的製造業基礎和豐富的應用場景資源,此次政策旨在充分發揮這一優勢,進一步鞏固其在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領域的領先地位。據悉,廣東還將通過建設公共服務平臺、加強產學研合作以及優化營商環境等措施,爲企業提供全方位的支持,確保政策落地生效。

業內人士指出,《政策措施》的發佈恰逢其時。隨着全球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技術競爭加劇,廣東此舉不僅是對國家“十四五”規劃中加快發展智能經濟的積極響應,也是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背景下,進一步提升區域創新能力的重要佈局。然而,政策的實施仍面臨一定挑戰,例如跨領域協作的複雜性、技術落地成本以及高端人才的供給問題。相關部門表示,後續將出臺細化措施,確保政策的高效執行。

此次《政策措施》的推出,被視爲廣東邁向智能經濟新階段的里程碑。未來,隨着“人工智能+”和“機器人+”行動的深入推進,廣東有望在教育醫療、工業製造等多個領域樹立標杆應用案例,爲全國乃至全球的智能產業發展提供可借鑑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