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爲“人工智能教母”的斯坦福大學計算機科學家兼初創公司創始人李飛飛,在下週巴黎人工智能行動峯會前,提出了“未來人工智能政策制定的三大基本原則”。她強調,人工智能政策必須以“科學而非科幻小說”爲基礎。

李飛飛認爲,政策制定者應聚焦人工智能的現實,而非構建於烏托邦或世界末日設想的宏大未來場景。她特別指出,聊天機器人和副駕駛程序並非“具有意圖、自由意志或意識的智能形式”,政策制定者應避免“牽強附會的情景”,專注於“重大挑戰”。
其次,她強調政策的“務實性”,而非意識形態先行。政策制定應“儘量減少意外後果,同時激勵創新”。
最後,李飛飛強調政策對“整個人工智能生態系統——包括開源社區和學術界”的賦能作用。“開放人工智能模型和計算工具對於進步至關重要,”她說,“限制開放會製造障礙並阻礙創新,特別是對於那些資源比私營部門同行少的學術機構和研究人員來說。”
李飛飛的觀點爲人工智能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參考框架,強調了基於現實、鼓勵創新和賦能生態系統的重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