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積電預計將在本週四發佈第四季度財報,顯示其淨利潤將較去年同期增長58%,這主要得益於對人工智能(AI)芯片需求的激增。作爲全球最大的晶圓代工廠,臺積電在 AI 熱潮中收穫頗豐,然而,來自美國的科技限制以及對特朗普新政府潛在進口關稅的不確定性,也爲其帶來了不小的挑戰。

根據22位分析師的分析,臺積電在2023年第四季度的淨利潤預計將達到3779.5億新臺幣(約合114.1億美元),而去年同期的淨利潤爲2387億新臺幣。臺積電在上週公佈的季度營收數據中,其表現遠超市場預期,並計劃在本週晚些時候召開會議,提供以美元計的營收預測。

臺積電

對於臺積電來說,與特朗普政府的良好關係至關重要。Arete Research 的聯合創始人兼高級分析師佈雷特・辛普森(Brett Simpson)表示,預計2025年將是 AI 客戶推動臺積電持續增長的重要一年。他對臺積電能夠與新政府建立良好關係充滿信心。

值得注意的是,臺積電正在全球範圍內投資建廠,其中在美國亞利桑那州投資650億美元建設三座新工廠。然而,大部分生產活動仍將保持在原址。臺積電計劃在即將到來的財報中更新當前季度及全年展望,包括資本支出計劃。在去年10月的報告中,臺積電表示,2025年的資本支出預計將高於2024年,儘管沒有透露具體數字。該公司此前預測2024年的資本投資將超過300億美元。

AI 熱潮推動了臺積電股價的飛漲,去年其在臺北證券交易所的股票上漲了81%,而同期大盤僅上漲了28.5%。對於投資者和市場而言,臺積電的表現無疑是一個積極的信號,顯示出其在全球半導體市場中的主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