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數據局和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發佈了《國家數據基礎設施建設指引》。該指引旨在推進全國各地積極建設政務服務大模型,促進政務服務的智能化進程,進而提升政府服務的效率與質量。

指引中強調了數據標註產業的重要性,鼓勵各地區在數據標註的生態構建、能力提升及場景應用方面進行探索與創新。政府將鏈接公共數據,主動公開企業及個人數據,同時建立高質量的數據資源開放目錄,以此爲社會提供統一的數據資源,促進信息共享。

人工智能大腦 大模型

爲了確保數據的準確性和模型的專業性,指引要求研究制定高質量數據集的建設標準,從數據生成、註釋定義到管理的每一個環節都必須嚴格把關。此外,相關部門還需制定高質量數據標註與交付規則,以提高訓練數據的質量,確保各行業(如農業、工業、交通、金融等)能夠打造出優質的數據集。

值得注意的是,指引提到要因地制宜地推進公共數據運營平臺的集約化與標準化建設,增強公共數據的規模化供給,促進數據資源的跨領域、跨層級和跨區域流通與利用。這意味着,各地政府將更高效地利用數據資源,爲市民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務。

同時,指引還要求構建一個集成數據採集、存儲、清洗、標註、管理與應用等功能的一體化數據基礎通用工具平臺,以提升數據加工的效率,保證數據質量。這一舉措將爲政務服務的智能化打下堅實的基礎。

綜上所述,通過建立政務服務大模型,推動智能化進程,國家希望能提升政務服務的質量與效率,爲數字經濟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