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舉行的 2024 西部科技創新生態發展大會上,重慶市氣象局正式發佈了“天資·12h”人工智能(AI)氣象預報大模型,該模型專注於成渝地區的致災降水精準預報,標誌着重慶在氣象預報領域邁出了重要一步。

“天資·12h”大模型以華爲盤古全球氣象大模型爲基礎,融合了成渝地區地面氣象實況和高精度地形數據,採用全球與區域大模型融合架構,並結合了三維地球特定變壓器(3DEST)模型、多源異構數據融合技術以及強降水小樣本處理技術,爲提升預報精準率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下雨 街道 行人 (2)

圖源備註:圖片由AI生成,圖片授權服務商Midjourney

該大模型能夠實現每 6 小時預報成渝地區未來 12 小時的地面降水、氣溫、風和相對溼度,時空分辨率爲 3 小時、 3 公里;同時,它還可以預報高空 13 個氣壓層的位勢高度、比溼、溫度和風,時空分辨率爲 3 小時、 25 公里。

致災降水數值模式與人工智能融合預報關鍵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主任高鬱東介紹說,該大模型的主要預報時效爲未來 2 小時至 12 小時之間。 2 小時以內的時段主要依靠氣象觀測數據分析,因爲這一時段對於氣象災害來說已經非常臨近,大部分天氣變化都能被觀測到。而 12 小時以後的預報則仍需依賴傳統的數值天氣模式,現有的AI大模型技術還需要進一步研究和迭代。

重慶市氣象臺臺長張焱表示,這款大模型可以應用於超大城市治理、低空經濟以及危巖地災預警等多個領域。以低空經濟爲例,氣象條件是影響低空飛行安全的重要因素。由於低空飛行全程處於對流強、變化劇烈的大氣環境中,從起飛到降落都需要高度關注氣象條件,而AI氣象預報大模型可以爲無人機等低空飛行器的平穩運行提供保障。

在預報準確率上,“天資·12h”人工智能氣象預報大模型前 6 小時的降雨預報準確率較傳統預報最高提升了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