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 ChatGPT 的用戶人數突破三億,OpenAI 首席執行官山姆・阿爾特曼對此表示樂觀,認爲這一數字還將持續增長。然而,人工智能的迅速發展對環境造成的影響也日益明顯。最近,澳大利亞人工智能專家凱特・克勞福德在一次講座中指出,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快速增長可能會對環境產生深遠的負面影響。
圖源備註:圖片由AI生成,圖片授權服務商Midjourney
克勞福德教授在維多利亞州立圖書館的演講中表示,如果不採取可持續性計劃,生成式人工智能預計將在一年內消耗與日本相當的能源。她強調,氣候變化是一個無法迴避的現實,因此減少全球碳足跡迫在眉睫。她說:“我們面臨着巨大的壓力,必須在本世紀中葉之前實現去碳化。如果不這樣做,我們將面臨影響所有人的嚴重後果。”
在她的演講中,克勞福德將一次 ChatGPT 查詢的資源消耗與水資源相比較,稱每次查詢會浪費半升水。她認爲,這一比較說明,企業應該將重點放在可性上,而非誰在人工智能競賽中領先。克勞福德強調:“我們在這些系統上浪費了大量水資源,而很多人並沒有意識到這其實是一個重大問題。因此,我認爲,整個行業的首要任務應是可持續性,而不是人工智能競賽。”
自從 ChatGPT 推出以來,雖然這一技術給競爭對手和公衆帶來了巨大的震撼,但克勞福德認爲,現在是時候審視這一服務的實際效用,考慮什麼對人類有利,什麼則是弊端。總體而言,生成性人工智能應成爲促進社會繁榮的助力,而不是未來人類需要解決的問題源。
劃重點:
🌍 一次 ChatGPT 查詢會浪費半升水,提醒人們關注人工智能對水資源的影響。
⚡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能耗可能在一年內達到日本的水平,需制定可持續發展計劃。
🤝 可持續性應成爲人工智能行業的首要任務,而不是競爭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