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際作者和作曲家協會(CISAC)的一項全球經濟研究,未來四年,音樂行業的從業者將面臨近四分之一的收入損失。這項研究首次探討了人工智能(AI)技術對人類創造力的影響,結果顯示,隨着生成式 AI 市場的迅速擴張,音頻和視聽行業的從業者也將經歷超過20% 的收入縮水。

音樂節 演唱會

圖源備註:圖片由AI生成,圖片授權服務商Midjourney

該報告於週三在巴黎發佈,指出雖然 AI 的迅猛發展將極大豐富大型科技公司,但若政策制定者不採取措施,創作者的權益和收入將受到嚴重威脅。CISAC 的主席、曾是 ABBA 樂隊成員的比約恩・烏爾瓦斯(Björn Ulvaeus)特別提到,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在制定保護創作者權益的政策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

烏爾瓦斯在聲明中指出:“在澳大利亞,新成立的參議院 AI 選擇委員會的報告令人鼓舞。” 他強調,澳大利亞和新西蘭應通過建立保護創作者權益的金標準政策,確保 AI 作爲提升人類創造力的工具,而不是取而代之。

近期,澳大利亞參議院關於 AI 未來影響的最終報告中提出了13項建議,其中包括需要制定獨立的 AI 立法以及爲創作者提供更好的保護。澳大利亞音樂版權管理組織 APRA AMCOS 的首席執行官迪恩・奧姆斯頓(Dean Ormston)表示,這項全球報告承認了 AI 帶來的巨大機遇,但同時也揭示了各國政府亟需採取行動以保護創作者的權益和收入。

報告預測,到2028年,生成式 AI 音樂將佔傳統音樂流媒體平臺收入的20%,而音樂庫收入的60% 也將來自 AI 生成的內容。與此同時,AI 開發者和提供者將在這一過程中獲得約40億歐元的收益,反映出創作者的經濟價值正在向 AI 公司轉移。

烏爾瓦斯指出:“如果沒有合理的監管,生成式 AI 將對人類創作者的職業生涯和生計造成嚴重損害。” 他呼籲政策制定者在即將進行的立法審查中,制定合理的法規,以保護創作者的權益,營造一個有助於人類創造力和文化的 AI 環境。

劃重點:

💰 音樂行業從業者在未來四年內將面臨近25% 的收入損失,視聽行業從業者損失超過20%。  

📜 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在制定保護創作者權益方面處於領先地位,已提出多個政策建議。  

🤖 生成式 AI 將極大改變音樂產業,預計到2028年將佔據傳統音樂流媒體和音樂庫收入的重要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