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氣候科技領域,硬件設備一直被視爲根本。但Blue Bear Capital的投資策略正在改寫這一傳統認知:在這個萬物互聯的時代,軟件的價值同樣不可或缺。
"幾乎所有硬件開發都離不開軟件支持,"Blue Bear Capital合夥人Vaughn Blake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這家投資公司正採取以軟件爲中心的投資策略,這在偏重硬件投資的氣候、工業和能源投資領域顯得格外引人注目。
公司合夥人Ernst Sack用一個生動的例子闡述了這一理念:太陽能發電場難免遇到設備故障導致發電量下降,但通過部署如Raptor Maps這樣的監控服務,運營商可以將損失降到最低。"如果僅以10%的性能提升來計算,在超過100吉瓦的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中,就相當於增加了10吉瓦的發電量,這大約等同於3-5座煤電廠或核電站的產能。"

圖源備註:圖片由AI生成,圖片授權服務商Midjourney
Blue Bear Capital看到的機遇遠不止於傳統的環保技術。Sack強調AI的應用範圍極其廣泛,從風能、水處理、製冷到鋼鐵、水泥、化工生產,再到海運和航空物流,都能發揮重要作用。"純硬件公司往往只能服務於單一垂直領域,而軟件解決方案的適用性則幾乎是普遍的。"
爲了實踐這一投資理念,Blue Bear最近完成了1.6億美元第三期基金的募集,投資方包括McKnight基金會、洛克菲勒兄弟基金、瑞銀集團等知名機構。該基金計劃對約15家公司進行投資,每筆首次投資約500萬美元,同時預留1000萬美元用於後續跟投以維持所有權。
Blue Bear採用了獨特的投資策略,將後期投資的思維應用到早期投資中。正如Blake所說:"在我們投資的市場中,IPO的可能性相對較小,而戰略併購或私募支持的併購更爲常見。"雖然單個退出的規模可能不及傳統風投基金的目標,但通過組合投資,他們期望爲投資人帶來相似的回報。
這種投資思路的轉變,不僅體現了氣候科技投資的新趨勢,更展現了數字化解決方案在應對氣候變化中的巨大潛力。在硬件和軟件的完美結合下,氣候科技的未來將更加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