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 AI 在編寫代碼方面能力不斷提升,軟件開發團隊的結構正面臨重大變革,初級開發者和質量保證 (QA) 崗位的前景岌岌可危。
越來越多的首席信息官 (CIO) 和開發團隊負責人表示,隨着 AI 助手的廣泛應用,他們將重新考慮團隊的構成,未來的團隊將主要依賴 AI 專家和高級開發者來監督 AI 生成的代碼。曾任 Fermata Energy 開發團隊負責人、現爲氣候科技戰略顧問的安娜・德梅奧指出,未來的應用開發團隊將更加精簡,剩下的高級開發者將專注於如何將產品需求轉化爲軟件開發的最佳方式。她指出:“當你擁有龐大的團隊時,總是會有優秀的 A 玩家和一般的 B 玩家,甚至還有 C 玩家,但這些情況在 AI 時代中會更加突出。AI 在某種程度上讓成爲 B 或 C 玩家變得更爲困難。”
圖源備註:圖片由AI生成,圖片授權服務商Midjourney
未來,開發者的角色將轉變爲 “編輯”。德梅奧提到,一些客戶公司已經開始圍繞 AI 重組開發團隊,更多的高級開發者或軟件架構師將負責監督和調整 AI 生成的代碼。她用出版小說的過程來比喻這個變化:“編碼者不再是寫作者,而是編輯。他們必須理解內容,以及讀者是誰 —— 在這種情況下,讀者就是客戶,我們的目標是什麼。”
未來的開發團隊可能由一名產品經理或業務分析師、一名用戶體驗設計師和一名使用 AI 工具生成原型的架構師組成,而 AI 將負責其他軟件開發角色,包括安全性和合規性審查。Copado 的高級副總裁大衛・布魯克斯預測:“某些時候,現有的軟件開發職位將會消失,初級軟件開發者將是首當其衝。” 他補充道,軟件架構師將減少編碼工作,更多地參與高層系統設計,並監督 AI 生成的解決方案。
雖然目前尚不清楚這種團隊結構的轉變會在何時達到臨界點,但據 GitHub 的一項最新調查顯示,AI 編碼助手在開發者中已相當普及。超過97% 的來自四個國家的開發者表示在工作中使用了 AI 編碼工具。GitHub 在今年一月報告稱,其 C 0pilot 編碼助手的用戶達130萬,比上一財季增長了30%。截至七月底,已有超過77,000個組織採用了 C 0pilot。
與此同時,Pluralsight 的一項調查顯示,大約三分之二的 IT 專業人士擔心 AI 將使他們的技能變得過時。儘管一些觀察者認爲 AI 的影響將是一個長期過程,但很多開發團隊仍在努力提升利用 AI 的能力。
IT 顧問和服務提供商 Intellibus 的創始人兼首席顧問埃德・瓦塔爾表示,在接下來的1到2年裏,開發團隊的規模可能會有所擴大,因爲需要更多的教練來提升生產力和團隊的 AI 提示工程技能。然而,從長遠來看,開發團隊的規模可能會減小,因爲三名軟件工程師能夠完成過去五六人才能完成的編碼工作。
與此同時,傳統的開發團隊也將面臨顛覆,更多的員工能夠使用 AI 和低代碼 / 無代碼工具來編寫應用程序,儘管他們可能並不完全理解 AI 生成代碼的運作原理。瓦塔爾指出:“他們有能力編寫代碼,即使他們可能並不深入理解 AI 生成的代碼是如何工作的。”
儘管許多 IT 領導者預測 AI 編碼助手最終將導致開發者職位的減少,但也有人質疑將大部分編程工作交給 AI 的合理性。有些開發負責人對 AI 在編寫和調試代碼的雙重角色表示擔憂。
有觀點認爲,某些組織可能高估了 AI 編碼助手的效率。Sauce Labs 的首席測試策略師馬庫斯・梅雷爾指出,30% 的開發者生產力提升是一個不錯的開端,但這並不是根本性的轉變。他說:“我看到的現象是,團隊認爲他們會從這些工具中獲得巨大的收益,因此在工具投入、結構和流程變化上過於激進,甚至對原本已經計劃好的裁員措施進行了過度實施。”
梅雷爾認爲,生成式 AI 不會取代開發者的工作,反而低代碼 / 無代碼工具將產生更大的影響。他預測,AI 編碼實驗將繼續取得適度成功,但最終,大型 AI 公司需要從他們的鉅額投資中獲得回報。他表示:“我們將在未來的兩到三年內努力挖掘這種技術的生產力和奇蹟,然後會非常緩慢地承認這一切其實是個空殼遊戲。讓我擔心的是,我們會對這些工具產生依賴,然後這些公司開始收取實際運作這些模型所需的真實費用,這將對整個行業造成巨大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