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波士頓動力和豐田研究所(TRI)宣佈了一項合作計劃,他們將把 AI 智能技術引入到電動人形機器人 Atlas 中。這兩個機構的合作將利用 TRI 在大型行爲模型(LBMs)方面的研究,LBMs 的運作原理和大家熟悉的大型語言模型(LLMs)類似,比如 ChatGPT。

去年9月,我們曾經參觀了 TRI 在灣區的校園,瞭解了他們在機器人學習方面的成果。TRI 的負責人吉爾・普拉特在去年 Disrupt 大會上透露,他們的實驗室已經能夠通過過夜訓練讓機器人在執行家庭任務,比如翻煎餅時達到90% 的準確率。
普拉特表示,傳統的機器學習需要數以百萬計的訓練樣本,但在物理任務中,這樣的訓練時間是不可行的,因爲在達到一萬次之前,機器可能就已經損壞了。現在的趨勢是隻需幾十個樣本,通過樣本的多樣性進行訓練,有時候甚至更少。
在硬件方面,波士頓動力與 TRI 的合作相得益彰。波士頓動力在軟件和 AI 方面也取得了一定進展,但教會機器人完全自主地執行復雜任務仍然是一個巨大挑戰。
波士頓動力的 CEO 羅伯特・普萊特在聲明中表示:“現在是機器人行業最激動人心的時刻,我們期待與 TRI 合作,加速開發通用的人形機器人。” 這一合作展示了兩個擁有強大研發基礎的公司聯手應對複雜挑戰,致力於打造能夠解決現實問題的實用機器人。
今年4月,波士頓動力首次展示了電動 Atlas 的設計,標誌着這個人形機器人擺脫了以往大型液壓版本的束縛。雖然自那以來我們看到的相關視頻不多,但在8月份,TechCrunch 發佈了一段短視頻,展示了 Atlas 做俯臥撐的能力,展現了它驚人的力量。
波士頓動力在開發人形機器人方面面臨的競爭也不小,包括 Agility、Figure 和特斯拉等公司都選擇在內部組建自己的 AI 團隊。此次波士頓動力與 TRI 的合作特別引人注目,因爲兩家公司分別由現代汽車和豐田公司運營,彼此在汽車領域是直接競爭對手。
此外,波士頓動力也有自己的研究分支機構 ——AI 研究所(原波士頓動力 AI 研究所),雖然該研究所由波士頓動力創始人馬爾克・雷伯特管理,但它與波士頓動力保持獨立。而 TRI 則在硬件方面的投資逐漸減少。
這次合作的目標是打造一臺真正的通用機器,也就是能夠學習和完成與人類一樣的所有任務,甚至更多的系統。雖然我們在機器人硬件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但要實現接近真正的通用智能仍然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劃重點:
🤖 波士頓動力與豐田研究所合作,將 AI 技術引入 Atlas 人形機器人。
🌟 TRI 已經在機器人學習方面取得顯著進展,能讓機器人在家庭任務中達到90% 的準確率。
🚀 合作的目標是開發出能夠像人類一樣學習和完成任務的通用機器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