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創新的浪潮中,挪威初創公司Sonair正在掀起一場感知技術的革命。他們巧妙地將超聲波技術引入自主硬件的三維計算機視覺領域,挑戰了激光雷達(LiDAR)長期以來的主導地位。

Sonair的創始人兼CEO Knut Sandven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設想:利用超聲波技術讀取聲波來探測人和物體,實現三維成像。這項技術不僅能耗低、計算需求小,而且有望比當前廣泛使用的激光雷達更加實用和經濟。最近,Sonair獲得了680萬美元的融資,這無疑爲他們的創新之路注入了強勁動力。

鯨魚 海底

圖源備註:圖片由AI生成,圖片授權服務商Midjourney

Sonair的技術靈感源自水下聲納,巧妙地將聲波傳感器的功能移植到了空氣中。他們開發的超聲波傳感器及相關軟件採用了"波束成形"方法,這種方法在雷達技術中也有應用。通過與攝像頭協同工作,Sonair的技術能爲自主系統提供更準確的空間感知。

與激光雷達相比,Sonair的技術展現出多方面的優勢。首先,它可能將傳感器組件的整體成本降低50%到80%。其次,初步應用顯示,使用該技術的移動機器人可以獲得180度的視野範圍,最遠探測距離達5米,同時使用的傳感器數量更少。更重要的是,這項技術有望解決激光雷達在某些環境下的侷限性,如受光源、特定表面和材料干擾等問題。

Sonair的市場策略也頗具遠見。他們計劃首先進軍自主移動機器人(AMR)領域,特別是那些負責物品運輸的機器人。這個切入點非常明智,因爲據RunwayFBU的Sagar Chandna預計,到2024年,自主移動機器人的市場規模將達到14億美元,預計生產20萬個單位。這爲Sonair提供了一個巨大的即時市場機會。

然而,Sonair的野心並不止步於此。他們的技術還有潛力應用於其他領域,如手機或可穿戴設備,作爲觸覺反饋的補充或替代方案。Sandven提到,與當前主要關注觸摸後反應的技術不同,Sonair的技術可以在觸摸發生之前就做出響應,爲用戶提供更精確的距離感知。

投資方Skyfall的合夥人Preben Songe-Møller對此技術的前景十分看好。他認爲,隨着傳感器技術成本的降低和AI在感知及決策能力上的進步,從製造業到醫療保健等各個領域都將從中受益。

Sonair的創新無疑爲自主系統的發展開闢了新的可能性。通過將超聲波技術引入三維計算機視覺領域,他們不僅挑戰了現有技術的侷限性,還爲整個行業指明瞭一個潛在的新方向。儘管激光雷達目前仍是自主系統開發的主流選擇,但Sonair的出現證明了市場對於更經濟、更靈活的替代方案有着強烈需求。

隨着技術的不斷成熟和應用範圍的擴大,我們有理由相信,Sonair的超聲波技術將在自主系統、物聯網設備,甚至是日常消費電子產品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這場由聲波引發的技術革命,可能會重新定義我們與周圍環境互動的方式,爲未來的智能世界描繪出一幅令人期待的新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