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近期,清華系的 AI 創業公司 “無問芯穹” 以近5億的 A 輪融資引起了廣泛關注。這家成立僅一年零四個月的公司,融資總額已經突破了10億大關,成爲國內 AI 基礎設施領域的融資之王。它的股東陣容可謂豪華,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國資、地方基金,還有知名風險投資機構如順爲資本和達晨財智,甚至連券商直投和產業投資都紛紛入駐。

“無問芯穹” 是如何崛起的呢?這要追溯到其創始團隊的強大背景。團隊成員們大多來自清華大學,特別是清華 NICS-EFC 實驗室,這個成立於2008年的實驗室在電子工程領域擁有深厚的積累。實驗室的負責人、清華電子系的系主任汪玉,正是 “無問芯穹” 的創始人之一。而 CEO 夏立雪與其他聯合創始人都是汪玉的學生,他們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研究經驗豐富,堪稱 “清華電子” 的一支精英團隊。

融資,投資

早在2016年,清華 NICS-EFC 實驗室就孵化出了 AI 芯片公司深鑑科技,這家公司在2018年被全球 FPGA 巨頭賽靈思以3億美元收購。與深鑑科技從算法層面提升芯片效率不同,“無問芯穹” 選擇了一個獨特的路徑:通過軟硬件的協同優化,實現更高效的算力支持。

2022年底,ChatGPT 的橫空出世掀起了大模型時代的浪潮,爲 “無問芯穹” 的發展帶來了絕佳的機遇。夏立雪指出,大模型的出現意味着同一模型可以支持多種場景,使他們之前積累的技術和經驗可以更大程度地發揮作用。

而 “無問芯穹” 能吸引投資者的原因,除了強大的團隊和大模型時代的機遇外,還有市場需求的迫切性。國內的算力市場雖然表面上看似供大於求,但實際上卻是供需失衡,許多企業急需整合多種異構芯片資源以實現高效運作。

“無問芯穹” 推出了一套 AI 模型算力公式,明確了算力的三個影響因素:芯片算力、優化係數和集羣規模。通過優化這些因素,他們希望能顯著提升 AI 模型的性能。團隊的目標是打通模型與算力之間的壁壘,實現軟硬件的全棧技術能力。

image.png

這家公司的旗艦產品 “Infini-AI 異構雲平臺” 便是這種思路的體現。該平臺支持多種芯片的混合訓練,爲用戶提供便捷的服務,使得使用模型和開發模型的過程變得更加簡單高效。

“無問芯穹” 自成立以來,一直秉持着 “打破芯片與模型的界限” 的理念,致力於通過軟硬件的聯合優化來實現更高效的算力利用。更讓人振奮的是,他們的目標是將大模型落地的成本降低10000倍,現階段已實現1000倍的降幅,未來的潛力無可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