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企業不斷探索將 AI 融入各個角落,情感 AI 這一概念開始悄然嶄露頭角。PitchBook 的一份報告顯示,這項技術正在迎來一波熱潮,成爲新興企業軟件的下一個趨勢。
那麼,情感 AI 究竟是個啥呢?簡單來說,它試圖幫助 AI 助手理解人類情緒,以便在與人交流時表現得更加貼心。如果企業在員工和管理層中部署 AI 助手,讓聊天機器人充當銷售員和客服,那麼這些 AI 又怎麼能在面對質疑時分清 “你這是什麼意思” 是憤怒的問詢,還是疑惑的追問呢?

圖源備註:圖片由AI生成,圖片授權服務商Midjourney
情感 AI 被譽爲情緒分析的 “高級版”,它不僅僅依賴文本分析這可是早期的做法,主要用來分析社交媒體上的情緒)。相反,情感 AI 通過結合視覺、聲音等多種輸入數據,利用機器學習和心理學的知識,努力在互動中解讀人類的情感。
目前,許多大型雲服務提供商已經推出了情感 AI 的相關服務,比如微軟的 Azure 認知服務和亞馬遜的 Rekognition(不過後者歷經不少爭議)。儘管情感 AI 並不是什麼新鮮事,但隨着 AI 助手在工作場所的普及,這項技術似乎比以往更具商業前景。
PitchBook 的高級分析師德里克・埃爾南德斯在報告中指出:“在 AI 助手和全面自動化的人機互動盛行的背景下,情感 AI 有望實現更人性化的理解和反應。”
爲了實現這一目標,攝像頭和麥克風成了情感 AI 的重要 “硬件助手”。無論是筆記本電腦、手機,還是專門佈置的空間,這些設備都能爲情感 AI 的運作提供支撐。此外,未來可穿戴設備可能也會爲情感 AI 的應用開闢新的領域(所以當客服機器人問你要不要提供攝像頭權限時,或許就是爲了這個原因)。
爲了追趕這股熱潮,許多初創公司如雨後春筍般涌現,代表性企業包括 Uniphore(已經籌集了6.1億美元資金,其中2022年由 NEA 投資4億美元),以及 MorphCastVoicesense、ceed、Siena AI、audEERING 和 Opsis 等,它們也從各大風險中獲得了可觀的資金。
不過,情感 AI 這一想法着實是典型的硅谷風格:用技術解決由技術引發的人類問題。即便大多數 AI 助手未來都可能具備某種形式的 “自動同理心”,但這並不意味着這一解決方案一定行得通。
事實上,情感 AI 在2019年曾遭遇冷遇,當時一組研究人員發佈了一項研究綜述,指出僅憑面部表情無法準確判斷人類情感。換句話說,試圖通過模仿人類的方式(比如閱讀面部、身體語言和語調)來教會 AI 識別情感,這種想法本身就是一場誤解。
更有甚者,像歐盟的 AI 法案監管政策也可能爲這一想法的實施設下障礙。該法案禁止在教育等特定場景中使用計算機視覺情感檢測系統,而一些州的法律(比如伊利諾伊州的 BIPA)也禁止在未經允許的情況下收集生物識別數據。
這一切爲當前硅谷瘋狂構建的 AI 未來提供了更廣闊的視角。無論這些 AI 助手能否掌握情感理解,以執行客服、銷售、人力資源等任務,或許最終我們仍然會面臨一個 AI 助手水平不及2023年 Siri 的辦公室生活,誰又能說這樣的狀況更令人失望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