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一項分析顯示,越來越多的美國財富500強公司在財務報告中提到了生成性人工智能(AI),不過提到的內容並不全是積極向上的。
根據 Arize 的研究,自2022年以來,這類提及的數量增加了250%,約有22% 的公司在報告中提到生成性 AI 或大型語言模型。但讓人擔憂的是,近70% 的公司提到的都是與風險相關的內容,包括競爭地位和安全性風險,以及信息錯誤傳播的可能性。

圖源備註:圖片由AI生成,圖片授權服務商Midjourney
在財務報告中,公司被要求披露已知或潛在的風險,這也就解釋了爲何如此多的生成性 AI 提及並不是在讚美其帶來的好處。實際上,有高達56% 的公司明確將 AI 視爲潛在風險,較2022年增長了474%。相對而言,只有31% 的公司在報告中提到生成性 AI 的積極影響,這可能讓一些企業錯失向投資者推銷 AI 採用的機會。
例如,標準普爾全球在2023年12月31日的10-K 文件中提到,生成性人工智能的普及可能會顯著增加人們對公開信息的訪問,從而影響到他們產品和服務的需求。摩托羅拉的報告也提到,隨着公司逐步將 AI 融入產品中,可能會因爲社會和倫理問題受到聲譽損害。摩托羅拉強調,即使他們有 AI 治理項目和技術監督委員會,仍然可能因爲技術應用的不一致而受到競爭損害或負面宣傳。
儘管如此,分析中也有一些積極的例子,比如 Quest Diagnostics 在財務文件中提到,2023年他們啓動了一項生成性 AI 計劃,目標是改善軟件工程、客戶服務、索賠分析等多個領域。Quest 表示,未來他們希望能在確保安全和負責的前提下,通過生成性 AI 實現創新和業務增長。
劃重點:
🌟 約22% 的財富500強公司提到生成性 AI,但70% 都是在講風險。
⚠️ 超過一半的公司將 AI 視爲潛在風險,只有31% 提到其益處。
🚀 Quest Diagnostics 是個例外,他們正在利用生成性 AI 推動創新和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