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內容創作者們可謂是忙得不可開交。據調查顯示,大多數創作者每週要花超過20小時來爲自己的小天地生產新內容。這樣一來,留給他們與粉絲互動的時間就少之又少了。但是,Meta公司的掌門人馬克·扎克伯格卻認爲,人工智能(AI)可能會成爲解決這個問題的"救命稻草"。
圖源備註:圖片由AI生成,圖片授權服務商Midjourney
近日,扎克伯格在接受網紅羅恩·張的採訪時,描繪了一幅未來創作者們擁有自己的"數字分身"的藍圖。這些"分身"不僅能捕捉創作者的個性特徵,還能理解他們的"商業目標"。扎克伯格表示,創作者們可以把一部分與粉絲互動的工作交給這些AI助手,從而騰出時間來做其他更重要的事情。
扎克伯格興奮地說道:"我認爲這將是一個巨大的突破。基本上,每個創作者都可以把自己在社交媒體上的所有信息輸入進去,訓練這些系統來反映自己的價值觀、目標和想要做的事情。然後,粉絲就可以與之互動了。這幾乎就像是創作者們製作的一件藝術品,人們可以以不同的方式與之互動。"
這種想法在很多科技樂觀主義者的圈子裏並不罕見。他們認爲AI是一種天然的福音,因爲它承諾能大大提升單個人或組織的影響力。谷歌也在爲創作者推出AI驅動的工具。但是,當提高效率是以犧牲個人特色爲代價時,那些觀衆最看重真實性的創作者們真的會欣然接受生成式AI嗎?
不得不說,Meta在這方面的表現並不能讓人信服。今年早些時候,當Meta開始推出AI驅動的聊天機器人時,這些機器人很快就陷入了當今生成式AI技術的種種陷阱,尤其是"幻覺"問題。美聯社就觀察到,一個機器人插入了曼哈頓媽媽們Facebook羣組的對話,聲稱自己在紐約市學區有個孩子。另一個機器人則在波士頓附近的免費物品交換論壇上提出要送出一臺並不存在的相機和空調。
雖然Meta聲稱他們的AI正在不斷進步,最新發布的Llama3.1模型家族據說是該公司迄今爲止最先進的,但"幻覺"以及規劃和推理方面的錯誤仍然是生成式AI中一個未解之謎。在這種情況下,創作者們真的會信任這些存在缺陷的AI機器人來與粉絲互動嗎?扎克伯格也承認,Meta必須"緩解一些擔憂",並在長期內贏得用戶的信任。特別是考慮到Meta的一些AI訓練做法正在驅使創作者們遠離其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