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技術的飛速發展下,澳大利亞的配音行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最近,澳大利亞配音演員協會(AAVA)向議會委員會提交了一份報告,指出約5000名本地配音演員的工作已經岌岌可危。他們擔心,隨着廉價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克隆聲音的出現,他們的工作可能會被完全取代。
配音行業的“金絲雀”
AAVA的主席西蒙·肯尼迪(Simon Kennedy)在接受《衛報》澳大利亞版採訪時表示,人工智能對配音行業的影響是他們成立該協會的部分原因。但他強調,他們並不反對技術或人工智能。他們只是希望制定公平的規則,確保技術的使用不會濫用人們的聲音。
肯尼迪指出,有聲讀物是配音演員面臨的前沿問題。由於有聲讀物的製作量大,製作公司認爲使用人工智能可以節省成本。然而,他警告說,如果讀書的聲音是人工智能,人們可能就不再對有聲讀物感興趣了。“當是人工智能的聲音時,我認爲人們就不會再關注他們的有聲讀物了。他們可能會覺得‘我沒有任何感覺’。”

圖源備註:圖片由AI生成,圖片授權服務商Midjourney
肯尼迪還提到,企業工作和教育材料也是人工智能配音技術易於替代的領域,但廣告行業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他解釋說:“大廣告商需要質量,而人工智能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都無法滿足他們的需求。”
此外,配音演員們擔心,他們的聲音被克隆後,可能會在市場中以數字克隆的形式存在,從而搶走他們本應獲得的工作。去年,《衛報》澳大利亞版報道了澳大利亞軟件開發公司Replica Studios已經爲視頻遊戲開發授權了120種演員的聲音,並在克隆他們的聲音時支付費用。今年1月,該公司與美國演員工會達成了一項協議,稱這是一種道德的人工智能聲音使用方式——所有內容都是經過授權的。
演員的不同反應
對於人工智能配音技術,演員們的反應不一。澳大利亞演員庫珀·莫特洛克(Cooper Mortlock)表示,這將削弱那些試圖在行業中站穩腳跟的新興配音演員的工作機會,尤其是如果他們在製作過程中使用人工智能生成的臨時聲音作爲最終聲音的替代品。他說:“這不僅是限制藝術家本身的機會,也是限制項目的創作範圍。沒有機會發生‘幸福的意外’或驚喜——因爲人工智能只是重新利用已經存在的東西。”
莫特洛克還提到,他曾參與的一個動畫項目在他停止工作後克隆了他的聲音並未經同意使用。他認爲,使用人工智能生成的對話將缺乏使用人類配音演員在劇本對話中的創造力。他形容這種技術“像海洋一樣廣闊,但像水坑一樣淺”。
澳大利亞的挑戰
到目前爲止,人工智能聲音克隆在處理非美國口音時常常遇到困難。例如,澳大利亞的聲音常常帶有美國口音。然而,新的服務現在提供了不同年齡和不同口音的澳大利亞人的聲音。肯尼迪希望這種延遲是澳大利亞人拒絕交出他們的聲音的跡象。
莫特洛克則認爲,這種滯後是由於澳大利亞市場較小,沒有足夠的數據集供人工智能學習澳大利亞口音的細微差別。“現在有更多的數據可用。我認爲這主要是一個以美國爲中心的事情……它只是在擴展——我並不一定認爲這與口音本身有關。”
呼籲立法
AAVA呼籲制定法律,規範人工智能聲音的使用,確保藝術家得到公平的報酬和完全控制他們的聲音如何被使用(如果被授權)。莫特洛克表示,他希望禁止人工智能進入創意產業,以確保工人能夠繼續就業,但他認爲對技術使用徵稅以補償工人,以及更大的透明度,將是適當的。
“演員應該得到補償,我認爲需要披露他們僱傭的每一個聲音是誰。否則他們可能會從互聯網上取代一個演員……這已經變成了‘荒野西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