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的營銷領域,人工智能(AI)的應用正如火如荼,但一位市場營銷專家警告說,人們對 AI 廣告的潛在危害關注不足。

來自羅德島大學的勞倫・拉布雷克(Lauren Labrecque)教授及其團隊最近發表的研究顯示,在高排名的市場營銷期刊中,提到 AI 的文章中,僅有約10% 討論了使用 AI 廣告的潛在傷害。

AI助教 機器人

圖源備註:圖片由AI生成,圖片授權服務商Midjourney

拉布雷克教授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雖然市場營銷人員熱衷於利用 AI 技術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並實現精準的消費者目標定位,但他們似乎忽視了消費者的反應以及可能造成的傷害。研究團隊分析了290篇相關的市場營銷期刊文章,結果顯示,僅有33篇文章考慮了 AI 應用的倫理問題。

如今,許多企業利用 AI 工具優化廣告、電子郵件和社交媒體內容。看一場 Netflix 的節目時,AI 算法會向你推薦某些影片;在亞馬遜或沃爾瑪等網站購物時,AI 會向你推送商品建議;使用網站客服聊天機器人時,你幾乎是在與 AI 互動。幾乎每個企業都在某種程度上運用 AI,甚至一些大型品牌如可口可樂也開始使用 AI 生成廣告。

然而,拉布雷克教授指出,缺乏透明度、信息誤導和操控行爲都是人們需要警惕的風險。AI 在營銷中可能會延續有害的刻板印象,侵犯藝術家的個人權利,甚至對心理健康產生負面影響,尤其是 AI 驅動的美容濾鏡。她還提到,部分公司開始使用 AI 創造模特形象,而不是僱傭真實模特,這引發了對後果的深思。

在這樣的背景下,拉布雷克教授呼籲消費者應保持 “健康的懷疑態度”,同時建議公司建立內部監管機制,以保護自己和客戶免受 AI 營銷帶來的負面影響。她形容目前的 AI 技術控制如同 “狂野西部”,急需建立相應的規範。

劃重點:

🌐 僅10% 的營銷期刊文章討論 AI 的潛在傷害,市場營銷領域對風險關注不足。

💡 許多企業利用 AI 優化廣告和推薦產品,但可能存在缺乏透明度和信息誤導等問題。

🤖 消費者需保持懷疑態度,企業應建立監管機制,確保負責任地使用 AI 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