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工智能音樂領域掀起了一場關於版權的激烈爭論。在被環球音樂、索尼音樂和華納音樂三大唱片公司起訴後,AI音樂初創公司Udio今天發表聲明,堅稱其模型不會複製受版權保護的作品或藝術家的聲音。

Udio在社交媒體平臺X上發佈的聲明中強調,其模型訓練的目標是培養對音樂理念的理解。公司認爲,這些音樂理念是音樂表達的基本組成部分,不屬於任何個人或實體。Udio表示,其系統明確設計用於創作反映新音樂理念的作品,而非複製現有內容。

AI音樂 人工智能 (3)

圖源備註:圖片由AI生成,圖片授權服務商Midjourney

爲了支持這一立場,Udio聲稱已採用最先進的過濾技術,以確保其模型不會複製受版權保護的作品或模仿特定藝術家的聲音。公司強調,他們完全無意複製訓練集中的內容。

這一聲明是對三大唱片公司此前提起訴訟的直接回應。據報道,環球音樂、索尼音樂和華納音樂指控Udio和另一家AI初創公司Suno通過複製他們的音樂來訓練人工智能,故意侵犯版權。

這場糾紛凸顯了人工智能技術在創意產業中應用所面臨的法律和倫理挑戰。一方面,AI公司聲稱他們的技術旨在理解和創新音樂概念,而非簡單複製;另一方面,傳統音樂產業擔心AI可能侵犯藝術家和公司的知識產權。

Udio的迴應引發了一系列問題:AI模型如何在學習現有音樂的基礎上創作原創作品?如何界定音樂中的"理念"和受版權保護的具體表達?AI生成的音樂是否應該享有與人類創作相同的法律保護?

這場爭議很可能會成爲AI與創意產業之間關係的一個重要轉折點。隨着案件的進展,業界將密切關注法院如何權衡技術創新與知識產權保護之間的平衡。

無論結果如何,這場糾紛都將對AI在音樂創作中的未來應用產生深遠影響,可能促使相關法律法規的進一步完善,以應對AI時代帶來的新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