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人工智能(AI)行業經歷了三年的快速增長和高額估值,2026年的到來讓行業內外都開始重新審視這一現象。儘管對 AI 的投資持續增加,預計全球支出將在2026年超過2萬億美元,但市場的投機泡沫風險也引發了廣泛關注。許多投資者開始減少在技術巨頭如蘋果、微軟、谷歌、亞馬遜和英偉達的股份。
與此同時,關於 AI 對就業的影響的辯論仍在持續。美國聯邦儲備副主席菲利普・傑弗遜指出,AI 的影響正在改變公司對勞動力的看法。有些專家認爲,AI 的普及可能導致普遍基本收入的需求,尤其是在許多工作被自動化的情況下。儘管麥肯錫預測到2030年,30% 的美國工作將被自動化,但 Gartner 分析師認爲,到2027年,AI 創造的工作機會將超過消失的工作。
此外,關於超級智能 AI 的討論也在加劇。Anthropic 創始人達里奧・阿莫迪認爲,2026年將是人工智能的新突破,可能出現超越諾貝爾獎獲得者的智能。OpenAI 的首席執行官山姆・奧特曼預測,到了2028年,ChatGPT 能夠產生 “真正的 AI 研究員”,進行科學發現。然而,Meta 首席 AI 科學家揚・勒坤對此表示懷疑,認爲將 AI 稱爲 “天才” 是毫無根據的。
與此同時,傳統媒體面臨着由生成式 AI 引發的鉅變。諮詢專家大衛・卡斯威爾指出,生成式 AI 代表了信息生態系統自印刷術以來最大的轉型。媒體公司正在考慮通過變革自身商業模式或通過法律手段獲得賠償來應對來自聊天機器人的威脅。
儘管有對 AI 能帶來革命性改變的期待,目前人們更常見到的卻是低質量的 AI 生成內容,這些內容以快速獲取點擊量和收入爲目標。社交平臺已採取標記、審覈和反垃圾郵件措施,試圖控制這種低劣內容的傳播,但效果仍不明顯。
劃重點:
📰 AI 行業正在經歷投資熱潮,但市場泡沫風險上升。
🤖 AI 對就業的影響仍存在爭議,預計會改變勞動力市場。
📰 生成式 AI 對傳統媒體構成威脅,媒體需要尋找新策略應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