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國內的AI眼鏡迎來新品發佈潮,需要佩戴近視眼鏡的用戶在選購時也更加關注鏡片結構的安全性與佩戴體驗。多位行業專家和醫學專家表示,“一體化貼合鏡片”在光學性能和可靠性方面表現更爲突出。
目前主流AI眼鏡已支持問答、拍照、導航、支付、音樂播放等功能,價格區間在2000元至6000元,受到AI愛好者與年輕用戶的歡迎。對於需要視力矯正的用戶來說,AI眼鏡需要同時滿足“成像顯示”和“屈光矯正”兩項需求,這對鏡片工藝提出了更高要求。
朱殿榮介紹,AI眼鏡解決視力矯正問題的方法,通常要用到兩層光學結構,一層是光波導鏡片,一層是視力矯正鏡片。目前,AI眼鏡主流的配鏡方案包括外掛式、磁吸式和一體化貼合鏡片。
何萬城表示,“一體化貼合鏡片目前是在光學性能和佩戴體驗上更好、更均衡的選擇。”外掛式整體外觀更厚,會存在外部漏光反射的情況;磁吸式兩層鏡片容易有縫隙,長時間使用可能進灰。朱殿榮也認爲,外掛和磁吸結構會增加眼鏡重量,兩層鏡片間的空氣也會導致眼鏡透光率降低。

(智能眼鏡行業專家何萬城)
浙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眼科主治醫師邵毓表示,“一體化貼合式AI眼鏡質量比較輕薄,佩戴更舒適。由於屈光鏡片和顯示系統是一體化設計,理論上視覺會更清晰。如果考慮到通勤,更輕捷方便的一體式AI眼鏡可能更適合。”
從行業趨勢來看,一體化貼合鏡片正在成爲大型廠商的選擇。包括美國的Meta AI眼鏡、國內的夸克AI眼鏡等均採用工廠定製的一體化貼合鏡片方案。用戶在下單時提供驗光數據,由工廠完成鏡片製作與貼合,最終收到的即爲完成配鏡的成品AI眼鏡,免去後續安裝與調校步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