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世界互聯網大會(WIC)烏鎮峯會上,中國人工智能初創公司 DeepSeek高級研究員陳德利罕見地公開露面,發表了針對人工智能社會影響的嚴峻警告,敦促科技公司承擔起**“人類守護者”**的角色。陳德利的言論凸顯了中國科技界對人工智能可能帶來的社會顛覆日益增長的擔憂。

DeepSeek

陳德利在小組討論中表示,人工智能目前正處於提高生產力但仍需要人類監督的**“蜜月期”。但他預測,在未來 五到十年內,人工智能可能會發展到足以取代許多人類工作**,從而導致大範圍失業和社會緊張。他進一步悲觀地預測,在10到20年內,人工智能可能會取代大部分剩餘的人類工作,給社會帶來“巨大挑戰”,屆時科技公司必須扮演**“吹哨人”**的角色,幫助重塑社會結構。

這一時間表和論調與西方人工智能領軍人物普遍展現的樂觀態度形成鮮明對比,反映了中國創新者更爲謹慎的態度。陳德利強調,AI 開發者必須將安全和社會福祉置於無節制發展之上,呼籲科技公司在人工智能快速發展之際重新評估發展重點。

DeepSeek 自2025年初成立以來,一直保持低調,但在全球 AI 領域迅速崛起,以開發出可與美國同行媲美、且對芯片性能要求遠遜於美國同類產品的高性價比 AI 模型而聞名。正如《商業時報》和彭博社等媒體所強調的,DeepSeek 的成就不僅使其處於中國人工智能自主研發的前沿,在推動國內芯片技術發展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其免費或低成本的應用也已導致美國科技公司遭受巨大的市場損失,甚至引發了硅谷對低預算高性能 AI 普世化將加劇失業的恐慌。

陳德利的警告不僅限於中國。隨着 DeepSeek 模型的普及和強大,全球各行各業都面臨變革。該公司技術已利用海量數據集進行訓練,並在海關、製造業和化學品監管等領域實現了部分工作的自動化。此次陳德利出席官方支持的大會並發表這一悲觀論調,標誌着官方對平衡創新與社會挑戰的謹慎態度表示支持。